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低调的画家谢晓冰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画家   古丝绸之路   艺术传统   敦煌壁画   雕塑艺术   40年代   低调  
描述: 闻名中外、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敦煌,是自20世纪30和40年代以来,从张大千、常书鸿、关山月到段文杰、冯远和袁运生等一代代中国著名美术家,前往进行艺术朝圣,考察与研究享誉世界的敦煌壁画和雕塑艺术,认真学习中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的艺术宝库。
大家评论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根雕   材质   疏密对比   艺术家   沉默寡言   昭君出塞   造型艺术   作品   工艺美术  
描述: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云:"虚心高节,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又云:"此君面目,惟青城野鹤可相并亚。"郑君宝根,其人其艺,庶己近之。今之大家,已有高论确评。这样一位淡薄名利,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又很不善于宣
当支离破碎的文物插上想象的翅膀——郭蓉华绘画作品赏析
作者: 马强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艺术家   美术学院   中国西部   三星堆遗址   古蜀文明   委员会   四川省   文物   美术家  
描述: 画家郭蓉华郭蓉华,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女画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女艺术家委员会会长、四川中国西部女艺术家委员会会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美术家协会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成都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当代油画院聘用画家。1999年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郭蓉华现代
十万狂花入梦寐
作者: 曹隽平   崔国贤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地   广州   博物院   艺术家   机械声   石磨   磨坊   作品   雕塑   黄老  
描述: 2010年12月12日,广州江南大道南公交总站旁的一条小巷子。 天阴阴的,地面有些湿滑,我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先生的陪同下,来到这条不知名的小巷。不远处时时传来轰鸣的机械声。广州,就是一个大工地。在这个巨大工地的角落里,隐藏着一栋不起眼的小楼。楼门口横着极粗的木栅,一位女士缓缓启开大门,将我们引入屋内,就在大灯打开的刹那,迎面而来两块木刻的书法,上面写着: 在北方,想起南方;在万荷堂,想起石磨坊;在北方,我跟老头子怀念往日;在南方,我跟石磨坊的年轻人雕塑未来。老朋友日渐凋零,年轻人洪波涌起。想到近几年发现的唐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意思颇像我这个八十岁的老头子跟石磨坊这群年轻人一起做雕塑的开心劲头。诗,有些遗憾和伤感,我们没有!——二〇〇三岁暮黄永玉书于北京万荷堂。 这是大艺术家黄永玉写给许鸿飞的信。许鸿飞,著名雕塑家,现任广州雕塑院副院长,石磨坊主人。多年前,许鸿飞在路边发现一个古老的石磨,于是“突发奇想,移之雅堂,茶座之,四平八稳,甚妥”,石磨坊由此得名。石磨坊主人和那些衣衫褴褛、爱披长发的艺术家不同,许鸿飞说话慢声细语,梳着整齐的小背头,留着一抹浓密的胡须,常年穿着洁净的衬衣,时刻不离手的烟斗给人一点艺术家的感觉。
当支离破碎的文物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 马强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地   广州   博物院   艺术家   机械声   石磨   磨坊   作品   雕塑   黄老  
描述: 郭蓉华,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女画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女艺术家委员会会长、四川中国西部女艺术家委员会会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美术家协会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成都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当代油画院聘用画家。1999年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郭蓉华现代美术作品展”;2001年应英国伦敦“布鲁斯翰”BLOXHAM GALLERIES画廊邀请,赴英举办中国女画家四人展;2012年作品参加第二届四川省女书画家精英展;2013年应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中心邀请,组织川内八名女画家赴美举办“巾帼情怀”四川女画家巡回展。
“刀下留情”
作者: 朱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地   广州   博物院   艺术家   机械声   石磨   磨坊   作品   雕塑   黄老  
描述: 王梁益,1980年生,广东湛江人。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现为广州雕塑院客席雕塑家、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毕业后一直研究中国佛像造像艺术,曾参与多件大型佛像创作,其中包括苏州重元寺18.5米的《三世佛》、深圳大华兴寺23.3米的《观音座莲》等。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被藏家收藏。 雕塑家对刀是情有独钟的,因为一把好的刀,能让雕塑家情与思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上很好流露出来,正所谓刀下留情……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青年雕塑家,在他的雕塑刀下,诞生了一件又一件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且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留下了一缕缕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真切的感悟。
我塑毛泽东:橘子洲大型雕塑青年毛泽东像创作思考
作者: 黎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橘子洲   中华民族   湖南人   雕像   湘江   思考   青年毛泽东   长沙市区   创作过程   雕塑家  
描述: 缘起在新世纪城市开发中,橘子洲创建红色经典的人文历史景观橘子洲,浮卧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十里,以盛产美桔而得名。受洞庭湖水顶托,奔流的湘江到此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上下游形成片片绿洲,唯橘子洲以其巨大的陆地横亘于宽阔的江水之中,故又称"水陆洲"。春天,明光潋滟,沙鸥点点;夏日,鹰击长空,百帆竞过;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枫迎雪,以"江天暮雪"之称成为"潇湘八景"之一。橘子洲是湘江上漂浮的一叶永恒的生态之舟,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沉浮与岁月变迁,历代文人骚客触景生情,在此吟诵过无数绝句
铁笔铸情
作者: 曹隽平   刘兴国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橘子洲   中华民族   湖南人   雕像   湘江   思考   青年毛泽东   长沙市区   创作过程   雕塑家  
描述: 张立人,另名张千,号士夫、火后生,1938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60年代初在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学习和工作。后调回长沙从事出口石雕工艺品的设计和创作。其间复制和创作了湖南省会泥塑《收租院》,雷峰纪念馆雕塑,清水塘、第一师范纪念地雕塑。7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园林雕塑的创作与设计至今。作品《四羊方尊》《象尊》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收藏陈列,《升华》获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磨刀人》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成就展“特别奖”。
工艺美术家黄天来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家   大甲   设计竞赛   巡回展   建设委员会   台中县   天来   中西绘画   许维忠   民族工艺  
描述: 1958生于台中县大甲镇1978在林昌德教授门下正式接触中西绘画1985随雕塑家许维忠习人体雕塑1996入选第四届工艺设计竞赛1996大甲铁壶——《铁山钟声》获第五届民族工艺奖金工类佳作1996大甲铁壶获邀参加"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民族工艺大展巡回展
关于老钱头
作者: 尹定邦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水彩画   海源   广东   总设计师   美术批评   创作成就   雕塑家   邓小平   代表作  
描述: 钱海源是著名的雕塑家、水彩画家、理论家和美术批评家。祖籍江西,求学广东,任职湖南,奉献国家。附中时代同学们习称他为"老钱头"。古稀之年他定居广州,回到老同学中间,老钱头的呼声又起。他雕塑创作成就斐然。《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他的代表作。为中国美术馆、广东博物馆和南方日报等收藏。一代伟人,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坚韧不拔,举重若轻等特质,在他的作品中得
< 1 2 3 ... 242 243 244 ... 250 251 2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