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创新】搜索到相关结果 347 条
-
巧夺天工话烟火
-
作者:
黄祯翔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火
文字记载
文学作品
火药
制作
配方
-
描述:
烟火,又名焰火,是烟火剂燃烧时所发出的烟与火的总称。有平地小焰火和空中大焰火两类。一般系包扎品,内装药剂,除火药外另外添加金属盐,诸如锶、锂、铅、钡、镁、钠、铜之类,这样才能使它在燃烧时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点燃导火线后,焰火喷射而出,呈现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景象。当今又称烟火为“礼花”,为我国传统节日所常用。据考,关于烟火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撰写的《淮南子》:“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其中“含雷”就是烟火最初的名称。其发明者为早期炼丹家,即方士。曾利用烟火进行幻术表演。到北宋时,烟火由方士表演转为民间商品,出现了烟火作坊与烟火匠师。在除夕、元宵、朝廷喜庆及祭礼中广泛使用作贺助兴,以增加喜庆热闹气氛。北宋著名文学家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中就载有宋都城汴梁“烟火四起”、“就地放烟火”的故事。军士在御前表演百戏中的“烟火”、“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枪靴筒,如钟馗像者。”南宋著名文学家、义乌令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记载:宋理宗宝庆初年,尝于上元日放烟火。在清燕殿宴请杨太后,点放烟火,“有所谓地老鼠者径至太后座下,太后为之惊惶,拂衣径起。”这种地老鼠在清代是极为普遍的烟...
-
花瓶与瓦罐
-
作者:
刘艺彬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玲珑
纹理
百合
雕刻
极点
花瓶
鲜花
主人
婚纱
-
描述:
花瓶和瓦罐同在一户人家居住,精致玲珑的花瓶备受主人的喜爱——它的身上雕刻着精致的纹理,穿了一件比婚纱还耀眼的金色礼服,成为主人富有的象征。主人十分呵护花瓶,不敢有一丝疏忽,生怕将脆弱的它打破。花瓶里经常盛开着色泽艳丽、气味芬芳的鲜花:火红的玫瑰,白色的百合,金黄的雏菊……这令花瓶骄傲到了极点。
-
会说话的笔袋
-
作者:
史婧怡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忘记
镊子
美术课
课程表
工具
锥子
刀子
胶棒
剪刀
刻刀
-
描述:
平常,我会把剪刀、胶棒、刻刀、镊子、锥子等工具放在小巧玲珑的笔袋里,可经常会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带刀子了,就是忘记带镊子,甚至连课程表也忘带。有一天,上美术课时,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发明一种会说话的笔袋?这种笔袋右侧有一个小小
-
宝石识别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翡翠
发明创造
玉石
识别器
消费者
钻石
人造
猫眼石
磷灰石
生活水平
红宝石
-
描述: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宝石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识别真正的宝石却并不那么容易:一些不法商人把普通玉石或人造珠子冒充宝石,把含有锆金属的玻璃说成是钻石,把独山玉石说成是翡翠,把尖晶带红色的普通石说成是红宝石,把磷灰石楞说成是猫眼石……而普通消费者又难以识别。因此,我期望发明创造一种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的宝石识别器,
-
中外历史上的九大糟糕发明
-
作者:
王建华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发明
滴滴涕
太监
核武器
决斗
世界
-
描述:
妇女缠足历史上中国南唐时期有个皇帝叫李煜,李煜有个宠妃叫窅娘。窅娘虽家世破落,又曾当过歌妓,可凭借一副楚楚动人的俏丽姿色,被李煜纳为宠妃。二人情投意合,颇为恩爱。窅娘深感今生有幸遇上了好郎君,因此时刻想知恩图报,为丈夫献上自己能献的一切。一天,二人转到御花园游玩,面对池塘中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李煜无限欣慰有感,忽然脱口说出了一句“要是佳丽们的脚能长得像红菱那样小巧玲珑,站在莲花上跳舞,那该多美啊!”时刻想着知恩图报的窅娘,心中一动,觉得报恩机会到来了。于是,回宫后,便坚持天长日久地用白绫紧裹双足,她要裹出一双像夫君所赞的“红菱”一样的玲珑小脚来取悦夫君,报答夫君的知遇加宠爱之恩。后来,由于她肯咬牙坚持裹足数年,终于如愿以偿了——她的一双原先的天足变成了一双扭曲变形的“红菱”形状的小脚,且一时引来宫里宫外广大女性青年的效仿。从此,妇女裹足这种摧残妇女生长健全的举动就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流行开了……太监太监,就是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皇家家族成员的官员。史书上称他们为寺人、阉人、阉官、宦官、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发明推出这一制度,实则是对人性的摧残...
-
读者评刊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栏目设置
《发明与创新》
《创新在线手册》
刊物评价
读者
-
描述:
献计献策。河南宋春东读完贵刊今年的第一期,我觉得贵刊办得的确很好,给人以发明与创新的启迪,不同凡响。特别是“挑战与争鸣”这个栏目办得更好,在科技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虽然提了很久,但真正能有
-
“杯中一绝”夜光杯
-
作者:
黄祯翔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饮酒器具
玉
中国
夜光杯
工艺品
-
描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初唐著名边塞诗人王翰写的一首题为《凉州词》并被誉为“七绝之冠”的代表作。诗中提到的“夜光杯”,为甘肃酒泉市素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饮酒器皿。夜光杯的出现,据考大约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原来是朝廷贡品,最早见于汉代著名文学家东方朔著《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香而美,斯实灵人之器。”所谓“白玉之精”,就是甘肃祁连山麓出产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统称“夜光玉”。该玉质地异常细腻,呈墨绿色与浅绿色,或白色、黄色、黑色及其他颜色,在夜间能发光。能工巧匠用此玉磨制成大小不等的仿古平底杯、高脚杯、各种雕花杯、金丝银丝边杯、九龙杯等等夜光杯,色彩绚丽,白如羊脂,黄如鹅绒,绿如翡翠,黑如乌漆。形制简朴典雅,以“壁薄如纸,精致小巧,玲珑剔透”著称。能耐高温,抗严寒,烫酒不爆不裂,严冬时不冻不炸。这是由于夜光杯把玉石与酒具二者在艺术处理上,巧妙地揉合一起,使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又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品,颇有...
-
技术市场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明创造
雕刻机
现代教育技术
合资经营
技术转让
创造学
先进适用技术
展览会
技术入股
无菌育苗
-
描述:
山东滕州市星光电脑机械研究所可供产品及技术1.金属字画浮雕机:此机一机多用,可生产浮雕铜板字画,还能在各种硬质(石材、金属)材料上雕刻字画人像、标牌等并有着色、刷镀等功能。2.国家专利多功能硬材
-
跟雕塑聊聊天
-
作者:
宸光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给你
圣约翰大教堂
宗教知识
-
描述:
2011年4月,荷兰的圣约翰大教堂外竖起了一座新颖的小天使雕塑。雕塑捧着手机,又萌又可爱,引得许多路人驻足观看,还有人对小天使说:“我可以给你打个电话,聊聊天吗?”这一幕被教堂工人范德萨看到了。他突发奇想:如果给小天使配个电话号码,会不会有很多人愿意给她打电话?于是,范德萨申请了一个号码,作为
-
“另类”雕塑
-
作者:
孟祥海
来源:
发明与创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误解
意大利
雕像
大理石
远大理想
英格兰
哈佛大学
雕塑
代表
-
描述:
意大利都灵大学校门口有两尊英格兰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马。多少年来,它们成了这所大学的标志。有人认为,"鹰"代表"鹏程万里",而"马"则代表"马到成功",这其实是对雕像的误解。原来,那只鹰是一只饿死的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鹰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却忘记学习觅食的技巧,结果它在踏上征途的第五天
<
1
2
3
...
17
18
19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