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话烟火

日期:2003.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黄祯翔 

【刊名】发明与创新

【关键词】 烟火 文字记载 文学作品 火药 制作 配方

【摘要】烟火,又名焰火,是烟火剂燃烧时所发出的烟与火的总称。有平地小焰火和空中大焰火两类。一般系包扎品,内装药剂,除火药外另外添加金属盐,诸如锶、锂、铅、钡、镁、钠、铜之类,这样才能使它在燃烧时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点燃导火线后,焰火喷射而出,呈现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景象。当今又称烟火为“礼花”,为我国传统节日所常用。据考,关于烟火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撰写的《淮南子》:“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其中“含雷”就是烟火最初的名称。其发明者为早期炼丹家,即方士。曾利用烟火进行幻术表演。到北宋时,烟火由方士表演转为民间商品,出现了烟火作坊与烟火匠师。在除夕、元宵、朝廷喜庆及祭礼中广泛使用作贺助兴,以增加喜庆热闹气氛。北宋著名文学家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中就载有宋都城汴梁“烟火四起”、“就地放烟火”的故事。军士在御前表演百戏中的“烟火”、“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枪靴筒,如钟馗像者。”南宋著名文学家、义乌令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记载:宋理宗宝庆初年,尝于上元日放烟火。在清燕殿宴请杨太后,点放烟火,“有所谓地老鼠者径至太后座下,太后为之惊惶,拂衣径起。”这种地老鼠在清代是极为普遍的烟...

【年份】2003

【期号】第12期

【页码】36-37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