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铁人精神——那年 那月 那日
作者: 刘艳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铁人精神——那年 那月 那日
凝眸历史
作者: 刘艳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凝眸历史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作者: 万明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文明成长   全球化   中西交流   16世纪  
描述: 16世纪,扩大到全球的海上贸易,连接起一个世界市场,也连接起一个整体世界,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时空巨变,全球化出现了端倪。此后,东西方文明都是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交融与迅速成长。作为中国瓷器代表的青花瓷传播到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时尚潮流,构成了新的技术与知识融通过程,展现了新的世界性文化景观。与此相联系的,是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变迁。青花瓷确实参与了全球的时空巨变,可以引发我们关于文明成长的深度思考。16世纪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具有血与火的洗礼,也有着融通,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
从《大卫》到《参孙》——15、16世纪的考古发现对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的影响
作者: 翟晶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拉克勒斯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考古发现   艺术风格   艺术家   样式主义   16世纪   《拉奥孔》   雕塑家  
描述: 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伟大艺术时代,也是一个考古发现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发掘出许多古希腊、罗马的典籍和艺术品,为
西方油画600年 2 16-17世纪欧洲油画艺术
作者: 甘苏庆编译   来源: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绘画史   欧洲   16世纪   17世纪   研究   油画  
描述: 本书共分为矫饰主义油画艺术、巴洛克油画艺术两部分。其内容包括: 意大利矫饰主义油画艺术、西班牙矫饰主义油画艺术、德国矫饰主义油画艺术、意大利巴洛克油画艺术、法国巴洛克油画艺术等。
古佛的微笑:日本雕刻大师圆空上人
作者: 范丽娜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独立创作   江户时代   现代艺术   16世纪   雕刻技法   日本   雕刻艺术  
描述: 日本雕刻艺术史上,以僧侣身份独立创作的实例并不多见。生活在16世纪的行脚僧圆空,在全国各方寺庙中留下了数千件木雕佛像,其数量
简评弗朗德绘画大师凡·耐克及其绘画作品
作者: 李军苗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著名画家   耐克   绘画技法   16世纪   15世纪   大师   简评  
描述: 让·凡·耐克(Jan van Eyck)或日阿纳·德·耐克(Johannes de Eyck)(1395—1441),早期荷兰画家,经常活动在布鲁日,可以说是15世纪北欧最著名画家之一。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他之所以著名是在于发明了油画。16世纪意大利他斯卡尼的艺术专录中提到让·凡·耐克发明了油画,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他在早期熟练掌握和使用这项绘画技法,并具有油画之父的称号。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作者: 万明   来源: 明清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文明成长   全球化   中西交流   16世纪  
描述: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海外传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海外   法国   启蒙时代   传真   16世纪   18世纪   青铜雕塑  
描述: 法国:青铜雕塑 法国的雕塑大师主要诞生于16世纪至18世纪,比如古戎、皮隆、普瑞尔、罗丹、乌东……他们对青铜雕塑的贡献十分卓越,以至于许多同时代的意大利或德国同行都鲜为人知,以为当时所有的青铜雕塑都是法国籍。日前在法国卢浮宫展出的名为“法国青铜雕塑——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展览,
月读天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海外   法国   启蒙时代   传真   16世纪   18世纪   青铜雕塑  
描述: 中国富翁看上“便携式”藏品 尽管目前大多数中国富翁的最大投资项目仍然是以房地产为主的“不动产”,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敏锐地意识到,与搬不走而且受政策影响很大的房地产相比,艺术品、古董、高级洋酒、手表以及其他“便携式”藏品也是投资的不错选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更安全。在他们看来,持有这些藏品可以对抗通货膨胀,可以让自己的投资多样化,尽可能地减小风险。 80%的沉香投资客都赔本 石头疯狂,木头更疯狂。沉香正在成为收藏市场新贵,如今价格已比黄金贵两倍。据业内人士分析,总体上看,最近几年沉香的身价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递增。如今,较好的沉香每克要千元左右,差不多是黄金价格的三倍。随着价格的一路飙升,近两年沉香也逐渐成为游资热捧的对象。但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沉香真货量并不多,对于很多入行两年左右的投资者来说,80%做的都是赔本生意。因此投资沉香风险极大,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盲目跟风。 美国博物馆混搭时尚惹争议 近日,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American High Style”的时尚服装展。这家位于纽约的博物馆,已有上百年历史,长期以展示古埃及艺术品和现代艺术品而闻名天下。不过,这么一家传统博物馆近来却常常与国际时尚大牌设计师、时尚工业协会合作办展,有时甚至还会在馆内开设时尚大牌的销售店。有人认为,时尚展与博物馆传统形象很不搭界,博物馆应该避免这种展览。但也有一些年轻人认为,这种形式很吸引入,能够为博物馆增添一点新鲜活力。 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争夺《大卫》 最近,围绕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塑《大卫》的所有权,意大利中央政府与佛罗伦萨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意大利政府发言人弗朗西斯科·吉罗针指出:“意大利《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有权管理所有历史文物古迹。”对此,有人认为,意大利中央政府争夺《大卫》的目的很可能是要将这座雕塑卖掉,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困扰。事实上,很多人认为,与其在这种问题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将注意力投入到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上。 声音VOICE “共同的命运和责任给两国在文化遗产上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和埃及两国政府于日前在开罗签署了关于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埃两国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在历史上都遭受过疯狂的劫掠,目前都深受文物遭盗窃、盗掘和走私之害,共同的命运和责任给两国在文化遗产上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表面看很专业,实际上却很业余”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与研究机构开设了与“非遗”相关的专业。日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高校设立的“非遗”专业其实并不“专业”。原本是设计艺术学专业,却以“非遗”为名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的专业和课程;原本是戏曲文学专业,则借“非遗”之名开设“传统戏曲”的专业和课程。“这导致大家谈的名目都是‘非遗’,但所谈的内容五花八门。表面看很专业,实际上却很业余。” “美术馆不能仅成为象牙塔式的殿堂” 不久前,第五届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80余位美术馆馆长及相关专家,围绕“美术馆的亚洲模式及文化责任”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多年来,国内不少美术馆机关化严重,变成了艺术家的沙龙,公众亲近感不强。举办一场展览,开幕式时车水马龙,平日I里门可罗雀。美术馆不能仅成为象牙塔式的殿堂,更应是为公众服务、融入城市生活的公共服务场所。”江苏省美术馆馆长高云的观点得到了与会美术馆馆长的认同。 “我们没打算把它们当原作卖” 巴黎罗丹博物馆近日没收了三座被非法当作大师原作展出的雕塑。展览是在法国洛林地医的孚日圣迪耶举行的,名叫“二十世纪大师雕塑名作展”。引发争议的是三件罗丹作品,罗丹博物馆称这三件作品没有打上复制品标记。而展览组织方则竭力否认他们想要冒充真品,-位发言人说:“看一看标价就知道,一件《思想者》原作价1900万欧元,我们的只要15万。我们没打算把它们当原作卖。”。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