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人生 无我即圣:王熙民先生访谈
作者: 王梦佳   王熙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法国政府   常书鸿   无我   西洋画   40年代  
描述: 记:听说您最初是学画的,后来怎么走到雕塑的道上了?王:我最初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西洋画和国画,跟的老师是常书鸿和齐白石。40年代的时候留法也主要学绘画。我那时候考的公费,全国就两个人考中,南方是吴冠中,北方就是我。我们的公费是法国政府给的。
白山追魂
作者: 贺中令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斗   民族魂   同胞   40年   长白山区   头颅   法西斯   杨靖宇   民族英雄  
描述: 一颗头颅陨落在茫茫的长白山下,这颗头颅所容纳的民族魂,经久地蕴结在长白山区父老们的心头。 他,就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他指挥过千军万马,历时八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搅得侵略者惊呼;“吾满洲帝国,患了第一癌肿!”于是集结数十倍、数百倍于我之敌,凑成“讨伐军”,大举“讨伐”。同时,实施“集家并村”、“保甲连坐”,“梳篦子”等法西斯手段,杀我同胞、烧我村庄、焚我森林,妄图荡平我山河。在这种形势下,杨司令战斗到最后一人,于1940年2月23日,在原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光荣殉国。残暴的敌人,剖开杨司令的腹部后,发现胃肠里全是棉花、树皮和枯草,惊魂落魄,哀叹:“中国人,不可征服!”
新兴木刻艺术的总检阅——读《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
作者: 李允经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木刻艺术   经典文献   革命美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区   木刻家   新兴版画   40年代   30年代  
描述: 当我们迈步跨入新世纪,回眸20世纪我国美术出版界的成就时,两本巨型画册绚丽夺目,映入眼帘,这便是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寒凝大地——国统区木刻版画集》(2000年11月出版)和《明朗的天——解放区木刻版画集》(1998年11月出版)。这两部画册分明是姊妹篇,故又合称《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1930-1949)是我国建国前新兴木刻艺术的总检阅和集大成,又是研究我国现代美术(尤其是革命美术)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史料和光辉文献。它的出版,不但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和不朽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家知道,中国新兴木刻艺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和培育起来的一朵鲜艳的艺术之花。在30年代至40年代,我国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1945-1949年)三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此起彼伏、错综复杂、尖锐剧烈。早在1930年,鲁迅就曾预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在建国前的20年中,我国新兴版画艺术的发展,完全证实了鲁迅预言的正确。就是因为在战争条件的限制下,油画、国画既不易创作生...
《列宾及同时代画家作品展》笔谈 致力于油画民族画派的建立
作者: 奚静之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时代   80年代   作品   19世纪   70年代   60年代   油画   4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描述: 列宾是位长寿的画家,他生于19世纪40年代,于20世纪30年代谢世,与他同时代的画家很多。他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进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创作盛期是70、80年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完成于1873年。70年代上期的趋势是: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巴黎,一群青年艺术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道路——中央美院油研班40年回顾研讨纪要
作者: 京云   彭薇   李人毅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21世纪   研讨会   毕业创作   教学思想   40年回顾   苏联专家   历史经验   美术   中国油画  
描述: 为了推动21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美术》杂志非常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美术》杂志继2002年5月11日召开“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训班学员座谈会”之后,又于2002年12月11日在杂志社会议厅,召开了“中央美院油研班40年回顾研讨会”。“油研班”是经国家文化部决定,为培养中国油画高级人才,责成中央美院举办的。从1960年到1963年,历时三年多。指导教师最初是王式廓先生,后因身体状况,改为罗工柳先生。助教有全山石、林岗。学员是经过考试入班的,共有19人:钟涵、闻立鹏、马常利、梁玉龙、葛维墨、
你画了黄河也就画了中国
作者: 王阿敏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   画展   黄河水利委员会   40年   中国画   作品   版画   建国以来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40周年,建国以来首次大型《黄河画展》于1992年11月18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从全国1千多件送展作品中评选出的150余幅中国画、130余幅油画、版画参加了展出。从大幅的中国画,到画风各异的油画、版画,都以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
悼念吴作人先生
作者: 戴泽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吴作人   抗战时期   采油平台   毛泽东   系办公室   作品   大港油田   油画   40年代  
描述: 吴作人先生以89岁高龄去世了,令人仰慕怀念。我于40年代在重庆看先生个人画展,当时正是抗战时期,条件简陋,油画没有内外框,钉在墙上展示。作品《纤夫》、《女人像》、《风景》、《静物》,大块形体结构、色彩雄浑深沉,用刀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用刀画画。看了先生的作品使我过去所见的油画都显得非常轻飘、淡而无味了。以后我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先生已去青海写生,没有见着。从老同学们的口中得知先生的学术观
广州美术学院建校40年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民   广州   自我完善   艺术家   美术学院   乡土   40年   中国画   雕塑   油画  
描述: 广州美术学院建校40年作品
李象群的“自白”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革命现实主义   巴金   艺术风格   文人形象   现代性   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人物形象   40年代  
描述: 对于这个雕像,郭沫若的亲友及一些观众看后态度很激烈,并上升到了政治问题,他们认为:1、人物服装问题,长衫否定人物的现代性;2、眼镜问题,雕塑人物看上去眼瞎耳聋,前方一片渺茫,看不到光明。对此,我谈一下作为创作者个人的看法。 其实,过去有很多雕塑家刻画过他的形象,而我则从三个方面来
胸中日月常新美:记王熙民先生与他的建筑空间艺术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山东烟台   吴冠中   中国当代   建筑   40年代  
描述: 王熙民先生恐怕是中国当代雕塑界中最早介入建筑空间艺术的人物。这位在上世纪40年代与吴冠中一同留法的前辈,1917年生于山东烟台,如今已是94岁高龄。熙民先生为人低调,不事名利
< 1 2 3 4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