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40年】搜索到相关结果 74 条
-
喑哑的一角:1920至1940年代中国女性雕塑家行踪考辨
-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考辨
西安碑林
雕塑家
女性艺术
40年代
行踪
中国女性
-
描述:
1925年,在法国巴黎学成归国的李金发应邀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雕刻科教授。不料是次招生因没有学生报名而停办[1]。这至少说明在1925年前后,西方美术学意义上的雕塑艺术
-
造化在手——袁晓岑雕塑艺术散议
-
作者:
韩劲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素养
雕塑作品
造化
雕塑创作
民族特色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40年代
-
描述:
袁晓岑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和雕塑家,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事雕塑创作,一生矢志不渝,艰辛探索,在雕塑领域取得了与他在绘画领域同样卓著的成就,留下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富有传统文化素养和美学底蕴的雕塑作品。纵观袁晓岑的雕塑创作历程,我们发现这位雕塑大家竟然从未进过专门的艺术学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雕塑理
-
国际艺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绘女性:来自永久收藏的作品展”
“今日天堂·来自太平洋的当代艺术展”
牛津当代艺术展
“艺术商业:来自艺术市场的记录”
:过去40年中意大利艺术的身份”
“新欧洲肖像
-
描述:
今日天堂:来自太平洋的当代艺术展此展近日在美国纽约由亚洲协会举办,展览上共有15位来自新西兰和太平洋诸岛的著名艺术家的45件作品,反映了新西兰和太平洋地区文化的独特性,特别是其多种文化交汇、相互影响的特性。这一地区在16世纪迎来了麦哲伦,其后又迎来17世纪的英国探险家、18世纪的法国探险家,它被传统的文明世界想象成一处“天堂”,“天堂”这一概念一直延续至今。这个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太平洋诸岛国的真正机会。展览的作品采用多种媒介,包括录像、装置、雕塑、绘画、摄影等等。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反映了该地区存在的移民及向外移居、岛国自身的权力、文化继承、环境退化等等问题。这个展览视角独特,它是北美地区首次举办的关于太平洋岛国地区艺术的展览。
-
刘广金书画艺术简介
-
作者:
王传良
来源:
山东农机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
书画艺术
次参加
作品意境
近40年
牡丹
书法
研究会
国家领导
副秘书长
-
描述:
刘广金,1954年生于济南,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文博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刘先生从事书画艺术近40年,勤耕不辍,作品日趋精湛,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大型美展并获奖,作品被海外友人、国家领导人收藏。他尤长国画牡丹,兼及油画、书法,其作品意境深长,气韵饱满,给人以洒脱
-
英国梅钦高值普票漏印变体(下)
-
作者:
周杰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国梅
新技术
古典风格
近40年
新的挑战
阿诺德
集邮
雕塑家
首次发行
-
描述: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消息,160多年历史,优雅而经典的英国高值普票的传统就将这样面临终结。在新技术和商品大潮的不断冲击下,集邮这一王者之好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乐观一点看,160多年的邮票发行史,已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广阔的空间可供徜徉,这也正是集邮的乐趣所在。在梅钦高值普票行将划上句号的时候,我们还是有30多年的历史可供回味。梅钦普票以采用著名雕塑家阿诺德·梅钦创作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浮雕像为主图而得名,从1967年首次发行,至今已主宰英国邮坛近40年,成为简洁古典风格的代表。梅钦普票的高面值从1969年首次发行,
-
诚轩2011春拍5月开槌:油画雕塑专场惊现刘海栗早年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早年
名家作品
中国书画
张大千
雕塑
40年代
油画
-
描述:
名家作品齐聚中国书画专场此次春拍北京诚轩中国书画专场推出共五百余件拍品。其中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包括张大千《松溪艇子》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精的临古山水作品,以珍贵酌宋楮写就,全作深林茂密、山重水复,画家以粗重的秃笔法,配合较多赭石的暖色调,加之历史久远、易发墨现色的佳楮,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光影耀动的意象
-
低调的画家谢晓冰
-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画家
古丝绸之路
艺术传统
敦煌壁画
雕塑艺术
40年代
低调
-
描述:
闻名中外、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敦煌,是自20世纪30和40年代以来,从张大千、常书鸿、关山月到段文杰、冯远和袁运生等一代代中国著名美术家,前往进行艺术朝圣,考察与研究享誉世界的敦煌壁画和雕塑艺术,认真学习中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的艺术宝库。
-
火中雕塑 玲珑料器
-
作者:
穆宁
来源:
人民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书记载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
新中国成立
琉璃厂
雕塑
40年代
康熙皇帝
-
描述:
料器,古称"琉璃",早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就出土了料器的装饰瓶。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就有用琉璃制作的日用品。隋唐时期,建筑上出现了琉璃砖、琉璃瓦和琉璃浮雕。据史书记载,北京料器始于明朝,为了区分官员的职位,曾使用料器生产朝珠。明朝以后北京料器得到迅猛发展。清朝康熙皇帝命工部在北京琉璃厂设置御厂,供奉内廷,称"宫料""御琉璃"。20世纪40年代,近百名料器匠人集中在北京花市一带开设作坊,这些民间艺人生产了烟嘴、帽珠、钮扣等料器实用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恢复濒临灭绝的手工艺。1960年,北京料器
-
发展·繁荣·进步——云南美术40年回顾
-
作者:
杨成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袁晓岑
个展
画家
优秀奖
云南版画
40年回顾
美术创作
科普美术
美术作品
油画
-
描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经过40年的努力,云南的美术事业不仅有风华正茂的英姿,也有久经磨练的成熟。美术人才大批涌现,创作硕果累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解放初期,由于云南整个文化事业的落后,美术创作队伍也很弱小。但是云南美术界的前辈并不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而怠笔等
-
洒满阳光的五彩路
-
作者:
高德林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南民族文化
彝剧
文艺路线
云南青铜文化
画家
40年
民族民间
孔雀舞
民族文化艺术
民族政策
-
描述:
云南的民族文化艺术已经伴随着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曾经历过雪雨风霜,有过艰难曲折,但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党的文艺路线和民族政策指引下,我省的民族文化艺术队伍却不断成长壮大,我省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却一天天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