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骨木镶嵌艺术的鉴赏
作者: 魏明路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与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   镶嵌   隋唐时期   起步阶段   鉴赏   历史文化底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语言   作品  
描述: 骨木镶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嵊州骨木镶嵌师承宁波骨嵌技艺,并糅合了仿古木雕和浅浮雕的技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不仅工艺考究,而且用材珍稀,极具艺术与收藏价值.但目前,人们对于骨木镶嵌的鉴赏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我们作更多的探索与积累.骨木镶嵌距今已有4000...
河南巩义:隋唐石灰窑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方地区   研究院   东北部   石灰   隋唐时期   文物考古   考古发掘   河南省  
描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巩义东北部的巩义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勘探与发掘,发现了一批隋唐时期的窑炉、澄泥池、灰坑及宋代的窑洞遗迹。其中保存较好的三座圆形小窑炉,其形制大小迥异于唐代北方地区常见的馒头窑和以前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瓷窑,且三座窑炉内紧密填充着青石块和白灰而不见一片瓷片,故推之为烧制石灰之用而非瓷窑。
隋唐时期陶俑艺术——隋唐时期陵墓雕塑欣赏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隋唐时期   艺术   科学技术   陶俑   陵墓   雕塑   时代风格  
描述: 隋代(581-618)陶俑直接继承北齐、北周的传统,但俑的造型略有变化,身躯修长,面容较为丰腴,且动态增多。唐代(618-907)建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文化水平大为提高,陶俑艺术才逐渐形成新的时代风格。这种风格大约始见于唐高宗(650-683)末年。从随葬的陶俑题材上看,北朝以来始用于镇墓的持盾或持剑的武士俑,改变为足踏地鬼或卧兽的天王俑。还出现兽首人身的十二时像。武装骑马俑群也逐渐消失。出行仪仗盛行以乘马和乘骆驼为主,周围有各式男女俑群相随。男俑多是头戴黑冠、身穿宽袖长袍的文官俑和手执各种乐器的幞头俑。女俑则是头梳各式发
荥阳翟沟窑的新发现
作者: 陈芳芳   陈景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冶窑   近千年   隋唐时期   文物考古   新发现   古陶瓷   古窑址   釉色   阳翟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荥阳翟沟古窑址是解放以后在河南境内,继密县西关窑、巩县黄冶窑、鲁山段店窑之后新发现的一处北方古瓷窑址。翟沟窑址虽然早已发现,但由于当时受条件限制,时间仓促,又缺乏有关史料记载,所获取的资料有限。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地文物考古部门以该窑址调查时获取的隋唐遗物为准,把窑的烧造年代定在隋唐时期。该窑址现属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人们的印象中,荥阳翟沟窑生产的瓷器
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窖遗址的分布与分期
作者: 宋百川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山东地区   初步分析   隋唐时期   青瓷器   晚期   时代特征   瓷窑遗址   北朝   出土  
描述: 近年来,为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区古瓷窑址的分布和时代特征,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先后对淄博、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惠民、德州、聊城等市、县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在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了解了一些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窑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瓷器。兹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就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窑址的分布和分期作一初步分析。一、窑址的分布与特点迄今为止,山东地区发现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的瓷窑遗址已达数十处。这些窑址主
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窑遗址的分布与分期
作者: 宋百川   刘凤君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山东地区   初步分析   隋唐时期   青瓷器   晚期   时代特征   瓷窑遗址   北朝   出土  
描述: 近年来,为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区古瓷窑址的分布和时代特征,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先后对淄博、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惠民、德州、聊城等市、县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在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了解了一些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窑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瓷器。兹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就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窑址的分布和分期作一初步分析。一、窑址的分布与特点迄今为止,山东地区发现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的瓷窑遗址已达数十处。这些窑址主
记日本“五良太浦吴祥瑞造”青花人物瓷香薰
作者: 立信   来源: 文物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瓷技术   青花瓷器   隋唐时期   对外交通   友好往来   祥瑞   工业发展   日本人   中国人民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是瓷器生产最早的国家,唐宋以来随着对外交通的发展和经济交往的扩大,中国瓷器也远销到亚非各国,由于瓷器经济耐用,制作精美,所以受到了国际上的赞扬与欢迎。但是仅凭中国出口的瓷器,还不能满足各国的需要,因而不少国家出现了仿制中国的瓷器。中国造瓷技术传入了各国,这样,具有不同特色的各国造瓷工业发展起来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发展着这一项人类的物质文化财富,并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历史。日本自七世纪初期以来隋唐时期派大批遗唐使、留学僧、学问僧等到中国,回国后,日
记日本“五良太浦吴祥瑞造”青花人物瓷香熏
作者: 立信   来源: 文物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瓷技术   青花瓷器   隋唐时期   对外交通   友好往来   祥瑞   工业发展   日本人   中国人民   中国瓷器  
描述: 记日本“五良太浦吴祥瑞造”青花人物瓷香熏
洛阳东周至唐宋时期的陶窑概论
作者: 叶万松   余扶危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东周王城   隋唐时期   洛阳市   窑门   都城遗址   唐宋时期   主烟道   窑室   我国古代  
描述: 洛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曾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东都城,就是当时的都城遗址。解放以来,在东周王城和隋唐都城内曾发现有大面积的窑址遗存,对这些窑址遗存的发掘和研究,为研究我国古代制陶手工业的发展史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仅根据东周王城和隋唐东都城遗址出土的古陶窑,对洛阳东周一唐宋时期的陶窑作一概括介绍。一、东周王城遗址发现的古陶窑东周王城遗址位于洛阳平原涧河之滨,陶窑址主要集中在城址的北部。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城址的西北部发掘到大面积的窑址区,七十年代,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又在城址的东北部发现约十余
全国古陶瓷学术讨论会论文题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硅酸盐通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景德镇   白瓷   隋唐时期   汝瓷   古陶瓷   巩县   铜红釉   中国科学院   河南省  
描述: 的初探 山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水既生132003穿—制瓷用的瓷制轴承 山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水既生1 3 2 004铜红釉显微结构 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赵达峰 王金田王养民13 2 005钧窑釉的研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