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40年】搜索到相关结果 74 条
-
书画名家推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名家
专科学校
中国当代
书画
1940年
美术研究
推介
-
描述:
田沧海 1940年.生于广东广州; 1956年.考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 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王肇民先生;现为中国当代美术研究会会长。
-
南艺校史上的名师6 热爱艺术,热爱生命——油画家苏天赐
-
作者:
漠及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天赐
收藏家
热爱生命
艺术创造力
艺术历程
校史
海内外
美术馆
40年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苏天赐,192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县,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他的艺术创造力强盛而又持久,从40年代至今,已经在中国油画界活跃了近六十年了。先后出版有《中国油画十家——苏天赐》、《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苏天赐》、《信步与回眸——苏天赐艺术历程画展》和《苏天赐画集》等个人专集; 作品被许多海内外著名美术馆、大学、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
关于抽象绘画
-
作者:
唐骁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绘画
摄影术
艺术世界
认识世界
抽象艺术
空间距离
感官经验
19世纪40年代
-
描述:
我们所认知的抽象艺术是泛指二十世纪以来所出现的一种视觉概念。长久以来,主导艺术世界的是具象传统,艺术家们在实践中试图了解他们所描绘的图画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并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价值。世纪之交,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让人类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有了全新而超越以往所有感官经验的认识世界的途径。光学,汽车,摄影术是其中的代表,汽车让人们改变了对于空间距离和速度的理解,而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的诞生,让人们感到需要重新理解对于绘画描述真实的意义。于是,发生了从二十世纪初的抽象艺术探索,一些艺术家开始了对色彩和画面表层的研究,并开始发掘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质量以及画面的视觉意义。当时,抽象艺术家往往拥有具象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抽象来自于对具象的重新评价和对现代生活环境的应对。所以我们认为,抽象并不是对具象的颠覆,而是对绘画本质的重新认识和对绘画视觉意义的延伸。
-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剑川考察
-
作者:
周思旻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作人
美院
滇西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徐悲鸿
雕塑
40年代
-
描述:
剑川,这个远在滇西的小城,和中央美院有着很深的渊源。上世纪40年代,徐悲鸿先生与剑川的杨自莹关系密切,杨自莹变卖家产资助徐悲鸿,二人之间有很多的书信来往。1980年,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吴作人,带队抵剑川考察,并书写题词“滇西奇葩”“剑川木雕”。1996年,剑川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木雕之乡”。近年,中央美院成为教育部与滇西地区定点联系帮扶的重点院校之一,剑川成为中央美院的院县合作基地,
-
一个雕塑家的命运
-
作者:
隋建国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业生
美院
“文革”
艺术家
美展
雕塑家
40年代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一引子中央美院圈子以外的人知道孙家钵,多数始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半截子美展。参加半截子美展的艺术家,都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文革开始前后毕业的美院毕业生。半截子,是这拨人给自己的命名。与创造了社会主义中国新艺术的前辈先生
-
20世纪艺术史上100位大师的作品(21)
-
作者:
陈卉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珀斯
彩色玻璃
贝尔
工作室
艺术史
青铜雕塑
作品
40年代
-
描述:
让·伊珀斯泰戈1920-让-罗贝尔·伊珀斯泰戈1920年1月6日生于法国的默兹河畔丹村。1938年,伊珀斯泰戈移居巴黎,并在罗贝尔·莱斯波尼特的工作室学习。1940年代,伊珀斯泰戈主要绘制和设计挂毯
-
洪瑞生绘画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美术家协会
1959年
研究生导师
毕业分配
绘画
1940年
-
描述:
洪瑞生 1940年2月出生于鼓浪屿。195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4年毕业于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毕业分配到贵州省文化局。1978年任教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1984年调入厦门大学参与创办了美术系,担任首任系主任八年,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
西行:吴作人的1943—1945
-
作者:
武秦瑞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国后
吴作人
水墨画
创作
写生
油画
40年代
-
描述:
留学,求取外部的助力寻找自己民族艺术出路的方向;另一次就是本文所述的西部边疆之行,在中国内部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中,寻求个人和民族艺术的方向。1.去西部1943年4月,吴作人从重庆出发前往成都,为自
-
安娜·高美雕塑《心灵的外衣》入藏国博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入藏
捐赠仪式
捷克斯洛伐克
安娜
雕塑家
1940年
心灵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描述:
2017年11月27日,"安娜·高美雕塑《心灵的外衣》捐赠收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与安娜·高美夫妇以及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文化参赞欧诺德·奥本玛等出席捐赠仪式。安娜·高美是当代著名雕塑家,1940年7月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成长于奥地利,在法国学习艺术,受导师超现实主义艺术
-
在心物交流中吟咏——1950年后吕斯百民族化探索的代表作品
-
作者:
关红实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交流
吟咏
代表作品
50年代
民族化问题
40年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20世纪,油画民族化问题是中国油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40年代,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已初见端倪。50年代,许多画家力倡并躬行油画民族化,油画民族化对他们而言已是实际行为而非口号。1956年8月,文化部召开全国油画教学会议。在讨论风格问题时,吕斯百指出:风格不能离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