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骨头】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宁静与“喧哗”:乔吉亚·奥姬芙的创作及生平
-
作者:
Sylvia Guo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大透镜
芝加哥艺术学院
威斯康辛
水彩画家
利兹
半抽象
莎拉
乔吉
艺术生
动物骨头
-
描述:
乔吉亚·奥姬芙(Georgia O’Keeffe)是美国艺术家,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油画作品闻名,多以花朵、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最引人注目的花儿系列像是透过放大透镜
-
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作者:
汪四河
来源:
江西医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股骨头坏死
-
描述:
目的分析螺旋CT与低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观察59例8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征象并进行对比。结果高场MRI对Ⅰ和Ⅱ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
-
走出困惑──一项科研成果的经济学意义
-
作者:
小玉
来源:
企业经济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第一生产力
产业化
景德镇
企业技术进步
有色金属材料
人工股骨头
经济学意义
人工关节
医用陶瓷
-
描述:
走出困惑--一项科研成果的经济学意义本刊记者小玉1.企业如何获得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进步?科研人员如何获得资金支持,推动科学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这几乎是两个各自封闭的体系,谁都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通道.问题,原来是非常简单的,就象捅破了薄薄的一层窗纸...
-
中国古瓷不可能被复制 更不可能被超越
-
作者:
刘立群
来源:
中国产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宝玉石
原始人类
制作原料
五大名窑
古瓷
祭红
历史文明
不可复制性
动物骨头
-
描述:
珐琅、斗彩、祭红瓶。每件都是祖先的灵魂,每件代表艺术的巅峰。每一件都是国之重宝,每一件堪称价值连城。制作原料已不可再生,绝技失传被历史尘封。残酷中创造伟大奇迹,皇权下缔造历史文明。永不可能再次被复制,是中国人铸造的奇珍。看到、听到很多中国的、外国的"砖家"和厂家,大言不惭地说:"突破了这瓷那瓷的技术,烧出了这窑那窑的精品"。
-
八一南昌起义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产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宝玉石
原始人类
制作原料
五大名窑
古瓷
祭红
历史文明
不可复制性
动物骨头
-
描述:
八一南昌起义雕塑
-
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46例分析
-
作者:
王森源
来源: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就诊时间
致伤原因
骨关节炎
陈旧性
手法复位
骨牵引
髋关节后脱位
车祸伤
髓关节
股骨头无菌坏死
-
描述:
我科1976年5月至1987年1月共收治陈旧性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46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6例,年龄9~63岁;平均34岁,其中20~40岁37例。女13例,男33例。右侧28
-
砸断骨头连着筋——阿旺扎巴的当代油画
-
作者:
鲍贝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西藏自治区
美术家协会
油画展
“震撼”
当代油画
西藏大学
骨头
-
描述:
2013年8月20日,《砸断骨头连着筋——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展》在拉萨开幕。画展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充分认可,留下“震撼”、“成就者”等评价。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家。1964年出生于昌都,1985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班,现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文联美术家协会。
-
像钱老一样“反抗绝望”
-
作者:
含辛
来源:
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绝望
钱理群
创造性
腐败
理想主义者
不公
鲁迅
声音
杂文
硬骨头精神
-
描述:
很久不写杂文了。不写不代表没有想法,不代表脑袋空空;相反,是因为太多的情绪拥堵在脑子里,乱成一团,无处下笔。浏览网络,桥塌楼歪、血腥拆迁、煤窑爆炸、车祸频发,官员在飞机上打架,"表哥"在事故现场发笑,分明觉出一种窒息感。对于腐败、对于不公,对于一切戕害公民尊严的行为,以前也曾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人微言轻,咱就蹦着高喊;声音微弱,咱就喊到喉咙出血。但环顾四周,一些人高深莫测,一些
-
桥洞下的乞丐
-
作者:
张学伟
来源:
杂文月刊·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绝望
钱理群
创造性
腐败
理想主义者
不公
鲁迅
声音
杂文
硬骨头精神
-
描述:
一风是省报记者,喜欢晚上出去散步透透气,换换脑子。他顺着河堤走,天上一轮皓月,河面水波荡漾,街灯五彩缤纷……信步来到拱桥,发现桥洞位着人,是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老太太。职业的敏感立刻在心头一闪,在这一派诗意的景色中,却有这样一个乞丐,这里面应当有什么东西可抓。
-
中国人的法上之“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杂文月刊·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绝望
钱理群
创造性
腐败
理想主义者
不公
鲁迅
声音
杂文
硬骨头精神
-
描述:
陈仓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宪法历史专家S.考文教授的名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给读者勾勒了一幅隐藏在美国宪法结构深处的“法上之法”——自然法学说和权利学说。这个法上之“法”是美国社会几百年来合理、合法、正当、公平、正义等一切观念的源头。受考文先生著作的启发,我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一脉相承,那么,中华法系的法上之“法”是什么?哪些最基本的观念是中国人判断合理、合法、正当、公平、正义问题的立足点?目前,我只找到两样东西,一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太极思维,二是以《道德经》为信条的道德说教。这两样东西深入人心,像计算机技术里的“二进制”一样,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道家是中国的原生哲学,《易经》是中国本土哲学的最高经典,任何外来哲学无不被它同化或异化。太极图是中国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太极思维,即黑白思维。精通易理的人活像围棋高手,会把黑白游戏玩得出神入化。一般人只知黑白两道,只会玩黑白两子。看戏的时候,演员一出场,男女老少,不由自主地思考,或者迫不及待地问旁人,出场者是好人,还是坏人?殊不知,好人,有非常好的、一般好的、比较好的、比较不好的;坏人,有十恶不赦的、穷凶极恶的、可以转变的、可以争取的、可以原谅的、可以包容的坏人。求人办事,许多人的无意识反应是成与不成、可与不可。成了狂喜,不考虑得失后果,不想好事后面的负面问题。不成则怨天尤人,不懂得另辟蹊径、事缓则圆、从长计议、“买卖不成仁义在”等等。很少有人思考两可之外的别样出路,很多人困在进退维谷的僵局中不能自拔。大专辩论会,一般设正反两方,很少设第三方、第四方。凤凰卫视别开生面,搞了一个《锵锵三人行》谈话节目,三人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起初,某些人就是看不惯。天长日久,才发现它的独到之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中国人的老毛病是敌我之分。总是琢磨,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其实,还有一些人,既不是我们的朋友,也不是我们的敌人,现在的敌我阵营也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探讨是非曲直利害关系,很多人只有一种论辩工具,“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殊不知,利害关系之外还有非利非害关系。太极图思维最终导致两个后果,一是黑白斗争没完没了,难得和谐局面;二是黑白斗争定局后变成清一色的白色,或者暗无天日的黑色,难得一个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世界。《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济专家哀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如出一辙。千年治乱循环的思想根源全在太极思维导致的“恶搞型”行为模式里。太极思维的内在结构是黑白两道、黑白两极,外在模式是圈子。中国人的圈子行为、小圈子生活、拉帮结派、帮会活动、窝里斗、内外有别、排斥异己、欺生杀熟、黑白通吃等恶习皆与太极思维有关。 《道德经》是《易经》哲学指导下的社会学理论。我不想逐条解读《道德经》,只说《道德经》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无形影响。皇家以德治国,用温情脉脉的道德话语包装严酷的恶法,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家国一体,实行法家理论指导下的严刑峻法。官家立法,道德话语充斥法条,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混为一体。文人作文章,多是大而不当,大而化之闲扯淡的道德文章,蔑视科学技术,轻视研究真问题的学术。最为严重的是所谓“天理(易理)”、“人情(道德说教)”凌驾于国法家规之上,无处不在的道德法庭、人人勇于充当的道德法官、随时随地开庭的道德审判。从《论语》不难看出,面对“孔子杀少正卯事件”、“子见南子事件”、“齐桓公杀公子纠事件”,连至圣先师孔子本人都陷入千年不绝的道德审判之中。道德审判导致道德绑架,困扰中国人至今,严重阻碍西方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实用学科在中国大地的移栽。在经济领域,道德说教干扰经济政策;在司法领域,道德审判干扰司法技术;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评判干扰人文关怀。 作为法上之“法”,《易经》和《道德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灵魂深处,百年社会转型坎坷甚多,除了利益之争,法上之“法”是最顽固的“拦路虎”。变法当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转变法上之“法”,形成新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