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钱老一样“反抗绝望”
-
作者:
含辛
来源:
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绝望
钱理群
创造性
腐败
理想主义者
不公
鲁迅
声音
杂文
硬骨头精神
-
描述:
很久不写杂文了。不写不代表没有想法,不代表脑袋空空;相反,是因为太多的情绪拥堵在脑子里,乱成一团,无处下笔。浏览网络,桥塌楼歪、血腥拆迁、煤窑爆炸、车祸频发,官员在飞机上打架,"表哥"在事故现场发笑,分明觉出一种窒息感。对于腐败、对于不公,对于一切戕害公民尊严的行为,以前也曾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人微言轻,咱就蹦着高喊;声音微弱,咱就喊到喉咙出血。但环顾四周,一些人高深莫测,一些
-
我们怎样有尊严地活着
-
作者:
含辛
来源:
杂文月刊·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个体
社会
教育
西方列强
民工
政府工作报告
学术成果
和谐
人民生活
-
描述:
含辛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语)“尊严”二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按本人的理解,有尊严的生活不仅仅是一个人衣食无忧,每天都能吃上一块肉喝上一壶酒。尊严,更是关乎人的心灵感受,关乎一个人的个性、意愿、行为和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 而“尊严”这两字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疏离、太陌生、太奢侈了。封建时代,老百姓被称做是草民、蚁民,见了当官的就要磕头作揖,直呼老爷,老爷们可以随便鞭之、笞之、役之;近代中国更是遭到了西方列强们百般蹂躏;即使到了“当家作主”的时代,还发生被游斗、坐喷气式、剃阴阳头、胸挂破鞋等等令人痛心的事情。 近些年,民主法治的普及教育,公民意识的觉醒,让很多人逐渐意识到了“尊严”的含义。温总理的话,让人不由得再重新思考尊严这两个字的内涵。 就个体而言,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关乎人的品质与气节。 司马迁遭宫刑后,尊严扫地,刻骨的耻辱令他几度绝望。他在《报任安书》中悲愤地写道:“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而在隐忍苟活中,他的尊严和精神却高高地挺立着,成就了皇皇巨著《史记》。项羽在楚汉相争的对决中,乌江河畔,四面楚歌。但此时绝非没有生路,可他既没有投降,又不屑逃跑——“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而是决绝地拔剑自刎,用一腔热血染红了“尊严”二字。 古之圣贤为了维护尊严可以舍弃生命,而现在的人们为了蝇头小利就可以置尊严于不顾,早忘了什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吃嗟来之食”等圣贤言。一些人为了谋取一个职位,可以摇尾乞怜地巴结上司,胁肩谄笑,恨不得把上司喊做亲爹;为了评上职称,可以低三下四地找关系,走后门,假造文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人格丧尽,斯文扫地。如此种种,哪里能看到尊严的影子? 就政府而言,如何让它的人民活得有尊严,更是对执政党是否以人为本理念的检验,也是对能否构建和谐社会的考验。 如果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公民没有言论自由权、知情权,没有实质性的参政议政权;如果像躲猫猫、洗澡澡、做梦梦、楼歪歪、被自杀、开胸验肺、钓鱼执法、福珍自焚、贫富二代、带血的GDP等新名词不断涌现;如果上访者依然可以被鉴定为精神痛患者.反恐演练依然把讨薪民工当做假想敌;如果将来小孩子的理想依然是“要当贪官”、小姑娘作文写的是“长大后当城管,这样妈妈就不会被撵得到处乱跑”……那么,我们只会听到尊严在张狂的权力下呻吟,只会看到尊严被踩成一块破布、一滩污水。 尊严,是一个庄严、高贵的词,居庙堂之高可以活得有尊严,处江湖之远也可以有尊严地活着。我们不但要在个体品格上“法古今之完人,养天地之浩气”,自觉修炼尊严,同时还要学会捍卫自己的尊严。当有些事情触及到你原则和底线的时候,你可以大声说“不”。对别人不轻慢,对自己不纵容;不阿谀奉承,不妄自菲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宁愿像一个人一样清贫地死去,也不愿像狗一样被豢养着活。这样,尊严便像一枚勋章,挂在了你的胸前。 作为政府,更要切切实实地给老百姓有尊严的生活和环境,在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分配、住房、教育、医疗上多出些实招,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如果实在不知道老百姓的“尊严”体现在什么地方,那就请有关官员到棚户区(而不是开发商的别墅)听一听那些可能被拆迁的居民们怎么说,到建筑工地上、煤窑里看看民工们(而不是大款和富豪)吃的什么盖的什么,到医院住院部(而不是高干病房)看看患者家属脸上的表情,到公交车上(而不是宝马奔驰)体验一下早晚高峰时乘客们的肢体亲密度,到春运时像民工(而不是像官员)一样扛着大包小包挤一次火车……那个时候,我们也许才能看到“有尊严的生活”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