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饰】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
作者:
左美容
来源:
旅游纵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华夏文明
元青花
土耳其
牡丹
纹饰
胎体
元代
梅瓶
瓷器
-
描述:
偶然听到一首歌:西域的天边,飘来迷人的波斯蓝。东方的乐土,升起吉祥的八宝莲。浮梁古镇,千年窑火,铸就了你清雅的风骨。葱岭雪峰,万里驿站,是你在传递华夏文明的璀璨。商队的驼铃,送去你对人间美好的祝愿。远洋的船帆,带回你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啊,元青花,清丽的元青花。你用苍天的色彩,让世界走向永远。短小简单的歌词竟然包含了元
-
景德?出土明洪武朝青花瓷器研究
-
作者:
苏文堂
来源:
造形艺术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官窑
纹饰
景德?
明青花
瓷器
-
描述:
,以来所使用的刻划印花装饰技法,到元时虽有部份继承,但却渐渐以青花装饰?主流,开?以青花辉煌的时代。在研究上,1959年美国的波普博士(John Alexnder Pope)以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民国初年
-
钛白粉在装饰纸体系中的耐光性研究
-
作者:
王唯诚
高岭
顾勇
张四清
来源:
中华纸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耐光性
装饰纸
光电子能谱
钛白粉
-
描述:
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在应用于装饰纸体系过程中,耐光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装饰纸体系耐光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
-
苯酚在BS-Tw80复配修饰膨润土和高岭土上吸附的比较
-
作者:
崔晓波
孟昭福
杨亚莉
李文斌
狄鑫
吴琼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BS
12
膨润土
吐温80
吸附
高岭土
苯酚
两性复配修饰
-
描述:
以不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膨润土和高岭土为基质,采用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非离子表面修饰剂吐温80(Tw80,T)进行复配修饰,以批处理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修饰比例、温度
-
中华陶艺奇葩 山西民间绝活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之友(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陶瓷装饰
平定县
花瓷
烧制工艺
唐窑
定窑
刻花装饰
陶瓷原料
窑口
-
描述: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中,山西曾是古瓷窑址众多的省份之一,平定县即在其中。平定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耐火黏土、长石、石英等陶瓷原料。高铝黏土全县均有分布,总储量达1.6亿吨。煤炭矿藏的优越性,更是为陶瓷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唐窑"南青北白"中"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白瓷窑口就包括了平定窑。平定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平定窑刻花瓷因其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
-
广东潮州古瓷窑址调查
-
作者:
李辉柄
来源:
考古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广东地区
调查所
笔架山
广东省
纹饰
遗址
陶瓷发展史
潮州
瓷器
-
描述:
广东产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解放前关于广东地区的记载非常少。文献提到的只有阳江、石湾概括的称为广窑。解放后广东地区的古代瓷窑大量被发现,潮州窑遗址的发现与调查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不仅为我们研究广东地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对于研究我国瓷器对外交流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
国之荣耀,衣之瑰宝——应大皮装·中华衣王揭幕
-
作者:
李春菁 编
罗曼 译
来源:
服装设计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毛
里布
皮料
高岭
钻饰
中国国际时装周
设计师
中华
皮装
礼服
-
描述:
11月16日,一件价值百万,被冠以“中华衣王”的礼服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件“中华衣王”由天津应大集团首席设计师武学伟担任设计,衣体由龙鳞状皮料搭配柔美羽毛并镶嵌多国名贵钻饰构成,衣服里布上还有中国著名书画大师刘大为先生和90岁高岭的萧朗先生为“中华衣王”亲笔题名题画的珍贵墨宝。[第一段]
-
皇家气象清宫黄釉瓷
-
作者:
沈阳
刘晓展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乾隆
御窑厂
颜色
皇帝
纹饰
藏传佛教
黄釉瓷器
清宫
明清时期
-
描述: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成为权利、尊贵的象征。以黄釉瓷而论,它是皇室的御用瓷,到了明清时期对黄釉瓷的管理更为严格。 黄釉瓷是皇家尊严的一种体现,被宫廷垄断,严禁民间使用。《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瓷。法典既明确又严厉。说明白明初以来,色地釉瓷就已经被皇家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御用瓷,尤其是黄釉瓷,成为各朝例制。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节省开支,皇帝曾有旨,御窑厂烧造之脚货不必送京,即在本处变价处理。但唐英认为不妥,于乾隆八年上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别,以杜民窑冒滥折》:“唯是国家分别等威,服务采章,俱有定制……至于黄器及五爪龙等件,尤为无可假借之器,似未便以次色定价,致本处窑户伪造僭越,以紊定制……”而乾隆皇帝的谕旨则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价。”可见,皇帝对黄釉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五爪龙纹的重视。
-
徽州古建石刻遗珍
-
作者:
姜颖君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清代
雕刻
石刻
装饰性
石料
徽州
石雕
古建筑
民居建筑
-
描述:
皖南的古民居建筑,尤以旧徽州府所辖的歙、休宁、黟、绩溪、祁门、蝥源六县遗存数量较多,且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精美,与之相近的宣州、饶州古建雕刻也颇为可观。这里处在“吴楚分源”又“山限壤隔”之地,自唐宋以来世系聚族而居的宗族体系和古朴风俗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