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融入·超越的二极重构——试读李象群的雕塑艺术
作者: 赵萌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众   中国当代雕塑   属性   语意   文化语境   间离   现代艺术   失语   时间错位   雕塑艺术  
描述: 李象群的雕塑艺术,多年来一直位于中国雕塑的前沿。与各种"风尚"保持一定的既不"从众"亦不"随众"的间离,又无随"思潮"起落不定的摇摆与失衡。对应当下中国雕塑界"多元"并置,原本属性各异的"文化"语意
雕塑艺术批评的入路与出路
作者: 王坤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面临困境   社会批评   批评家   雕塑家   价值标准   雕塑艺术   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评论   艺术批评  
描述: 类艺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雕塑艺术,充分活跃的艺术批评可以促使雕塑家深刻思考和内省,同时也促使批评家自身进行深刻思考,在激发雕塑家创作的热情和信心的同时,批评家也须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责任心
雕塑——自然与精神的交融
作者: 徐诚一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品质   材质语言   霍去病   学习领悟   生命活力   意象性   材料语言   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雕塑   表现语言  
描述: ,对材料内在精神品质的体验和提升,并反映出对民族传统雕塑表现语言与材料语言的真实感悟。一、对雕刻材质品性的释读积极引导学生对雕刻材质语言的思考与研究, 是学习领悟传统雕塑以势造型意象性语言形式的重要切入点。“自然就是法”,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就是将大自然与自我抒发融为一体,赋予石雕以自然
环境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 刘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形态   环境雕塑   组合形式   艺术效果   视觉感受   作品   背景环境   陈列   敞开性   环境空间  
描述: 自古以来,雕塑作品和其陈列的空间就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关系。雕塑作品始终离不开它所陈列的环境,同一件作品,不同的环境映衬下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感受,很多非常精彩的作品,因为和背景环境发生矛盾
浅谈雕塑中"有意味的形式"
作者: 俞剑坤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造型语言   终极实在   阿波罗   审美情感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   艺术理论   作品   雕塑  
描述: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 术》一书中提出, "一件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某种特殊情感的一种表示,不包括任何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审美情感取决于对物体的把握,就是对终极实在感知之感受的形式。"这句话在读本科的时候实在是理解得很吃力,总是认为艺术理论书籍是这般的拗
关于现代雕塑材料语言运用的研究
作者: 李东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中国古代   作品完成   考古学家   艺术家   语言运用   大理石   雕塑家   材料选择   现代雕塑  
描述: 材料的选择是每一位雕塑家在构思之初和作品完成后都要面对的问题。在传统的材料选择上是比较固定的,石、木、金属、泥等等是常用的雕塑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那时材料与作品本身相比,只是效果与载体,作品比材料
高校雕塑教育应注意其社会功能性
作者: 黄坚波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   高校   全面改革   普通高等院校   社会功能性   雕塑教育  
描述: 20世纪70年代以米,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近几年,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强劲的势头。2002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
刘强雕塑作品
作者: 刘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雕塑作品   吉林   学院   刘强   环境   建筑工程  
描述: 刘强雕塑作品
李象群雕塑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雕塑作品   吉林   学院   刘强   环境   建筑工程  
描述: 李象群雕塑作品
洪涛雕塑作品
作者: 洪涛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描述: 洪涛雕塑作品
< 1 2 3 ... 34 35 36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