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另一种视角:论中国当代女性雕塑家的创新
作者: 姚徐娜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雕塑家   展示途径   材料语言   女性艺术   视角   生命体悟  
描述: 活跃在当今艺术界的女性雕塑家们,创作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女性意识越来越强烈,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也逐渐趋于成熟。基于这种现状,本文梳理出中国当代女雕塑家们为了寻找女性生命本体的性别语言所做
手工陶瓷雕刻在现代家装上的应用
作者: 周亚威   陈雪梅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用   艺术   现代家装   陶瓷雕刻  
描述: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它在我国的文化和工艺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陶瓷这种古老材料和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技法融入到家居装潢设计研究之中,希望能在我国继承与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和探索
雕塑中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
作者: 杨向红   周彩云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质肌理   表现与运用   雕塑  
描述: 木质肌理形式多样、变化丰富、美观自然,在雕塑创作中被广泛应用。我们既可以以天然木材为原料进行雕塑创作,也可以利用其它材质来模仿木纹的效果。木纹丰富的肌理形式不仅是雕塑形体的装饰,还是烘托主题、传达
雅塑基础教学中“感性”与“理性”并重
作者: 施琳琳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院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感性   历史   “理性”   “情感”   基础教学   雕塑  
描述: 一、中国雕塑基础教学的历史发展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60几年来,国内各大美术院校中雕塑基础教学中对“感性”与“理性”,或者说对“情感”与“理智”的认识与运用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两个方面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的运用。
雕塑是城市影像也是心灵记忆——广州雕塑院的艺术历程
作者: 许鸿飞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影像   艺术作品   记忆   广州起义   美学追求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   心灵  
描述: 立体的艺术要带给人们难以磨灭的印记,这应是雕塑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审美诉求。广州雕塑院遵从"雕塑艺术就是形象的提升,雕塑艺术就是时代的影像,雕塑艺术就是一首凝固的歌的美学追求",在时间的媒介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作品。
雕塑这“东”“西”——浅谈我的艺术心得
作者: 王卫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力   空间   雕塑  
描述: 我们的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家重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重视自身的生命体验,人与自然宇宙要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下,艺术领域逐渐形成了写意的传统,重神轻形,而非西方的严谨的比例和解剖,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五四前夕。
雕塑中心
作者: 宋扶日   Neville Weston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达拉斯   雕塑中心   雕塑理论   雕塑美学  
描述: 在去年10月去往德克萨斯的路上,我期待着所看到的每个事物都是巨大的而且充实的,的确如我所愿,当地的牛排和啤酒杯果然都是超大的(它们都需要两只手来拿)。对我来说,一些固有的经验是十分正确的,当我站在Dallas(达拉斯)的Nasher雕塑中心的门前时,我感觉到就算是在那些窄小的空间中也能够容纳下无尽的欢乐。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作者: 孙胜银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现实主义   毕业创作   创作教学   美术学院   教学方法   作品   教学质量   雕塑   艺术学院  
描述: 雕塑创作教学中的现实性纵观近几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作品,无论在塑造、形式语言探索、新材料与媒介的介入、观念介入、作品完整性等方面都在稳步提高。这与雕塑系的课程设置合理化、教学硬件及设备
写给第二届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
作者: 比利·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高级研修   艺术家   灵活多变   当代艺术   抽象   创作   课程   雕塑   研修班  
描述: 中国的抽象传统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是在过去100年里,它在中国一直处于蛰伏的状态。执教第二届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就是将失落的传统从文本里带入21世纪的当代艺术中。短短6个星期的课程后,我非常
东方意蕴——中国雕塑造型法则探微
作者: 许正龙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造型   东方   形态   造型法则   古代雕塑   雕塑造型   生存理念   主体意识   形体   雕塑家  
描述: 雕塑传达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是情感的物质凝聚。即表现外在现象之时,反映内心感受;或者说为表达内心所思,由情感主导外在表现。雕塑造型始终围绕怎么表现物象以体现意识而展开,总体及相较而言,中国雕塑为意象造型。
< 1 2 3 ... 214 215 216 ... 240 241 2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