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为何?:毕业展后的思考
作者: 陆健   蒋晟   王颖宏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业生   雕塑专业   90后   80后   社会关怀   群体特征   美术馆   艺术学院  
描述: 如何雕塑? 这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专业第四届毕业生,这也是雕塑专业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第二次展览。本届毕业生大都是1990年左右出生,算作是90后。从群体特征而言,90后关注自我相较前几届80后更甚。但他们在表达自我中我们也发现他们不失社会关怀,叛逆但善意
动静之间,何为雕塑
作者: 博军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目标   雕塑作品   艺术馆   当代艺术   雕塑创作   本体语言   动静   艺术门类  
描述: 动·静——扬冬自师生作品展2013年3月6日-3月24日徐汇艺术馆,土山湾美术馆 近日,在徐汇艺术馆与土山湾美术馆同时举行了“动·静——杨冬白师生作品展”。此展不仅拓宽了人们对雕塑创作动态的视野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关于于凡的雕塑艺术
作者: 冯博- Fellg Boyi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轮回   天马   个人创作   采访者   20世纪90年代   雕塑艺术  
描述: 于凡说:“我的创作开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面貌和语言,是从2000年开始的。在中国,十二年是一个轮回。”(见《于几:雕塑可以把你唤醒——关于2012造型提名展及个人创作的对话》CAFA艺讯网,采访者:朱莉)轮回之前的20世纪90年代
异质的存在:韩子健雕塑作品中关于物的形式与存在
作者: 韩子仲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存在   雕塑作品   艺术   异质   矛盾  
描述: 韩子健近年来的作品一直关注雕塑作品的物性存在与形式表达之间的;中突,以此展开他对于艺术与视觉、语言、认识与真理之间的思考。我们之间对此也有所交流,我能感觉到他的这种思考和尝试可能是隐藏着一些不可克服的矛盾。但也许正是这些矛盾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一个“异质存在”的物。
当颜色驾驭形态和立体感: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艺术
作者: 刘松坤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颜色   《哀悼基督》   形态   普尔   早期作品   驾驭   雕塑艺术  
描述: ,颜色在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琴键的钢琴亦不能成曲。但是,相对绘画,颜色在雕塑艺术中的角色似乎没有那么重要。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和《大卫》均是石头的原色,而罗丹的《沉思者》和贾科梅蒂
纪尧姆·菜布隆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在场   石膏板   绘画作品   艺术家     雕塑   个人知识   世界  
描述: 法国艺术家纪尧姆·莱布隆通常依据特定的环境创作和展示装置、雕塑、录像及绘画作品。他以此改变空间的属性和功能,其带有深刻寓意的作品也影响着观众的感官和认知。莱布隆认为,艺术既非表现世界,也不在于表达
言说“艺术不可言说”
作者: 袁侃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可言说   艺术家   雕塑展   约瑟夫   坎贝尔   文化艺术中心  
描述: 这样的场景。因此当上海明园文化艺术中心让我策划一个在公园里的雕塑展时,“言说艺术不可言说”这个题目就很自然地跳了出来。
因卡·修尼巴尔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多元文化主义   雕塑作品   视觉效果   刻板印象   幽默诙谐   殖民掠夺   殖民主义  
描述: 英国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擅长探讨殖民掠夺与商业侵略、欧洲殖民主义与非洲后殖民论述的关系。他的作品视觉效果强烈,调侃种族和阶级所呈现的刻板印象,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他对身份、真实性、错位、多元文化主义。以及全球粮食生产与革命等议题的关注。《革命小孩(狐狸)》是一件半人半狐狸的雕塑作品。
杜尚的《大玻璃》与现成品
作者: 阿特鲁·施瓦茨   石倩   吴蔚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54年   杜尚   20世纪   雕塑作品   玻璃   机械装置   成品   50年代  
描述: 至1955年创作的以美国国旗为标志的系列作品)与同时期的镀铜啤酒罐系列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而劳森伯格也是利用现成品的好手,比如他的《融合绘画》(1954—1955)以及加入机械装置的雕塑作品《换气扇》和加入声响设备的《神谕》(1963)。
迈克尔·史密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用品   迈克尔   雕塑作品   卡通形象   消费文化   电子产品   史密斯   日常生活  
描述: 迈克尔·史密斯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时常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食物、衣服、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这些东西在他手里被改头换面,重新组合,不再具有原先的功能、属性与形状。例如,他用PVC发泡胶来填充物
< 1 2 3 ... 20 21 22 ... 252 253 2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