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第一柱──贵州省安顺龙柱
作者: 黎世范   来源: 贵州档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观者   辉煌成就   洪武年间   水跃波   贵州省   石雕艺术   安顺市   大成殿   建筑群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前的石龙柱,全身空雕,左右各一,为整块巨石雕琢而成。每根石柱长5米有余,大可围抱,内呈方形,镂空透雕,玲珑剔透,宛转空灵。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根石柱上都透雕着一条直径约20厘米的降龙,凌空蟠踞于石柱四周,张牙舞爪,吞云吐雾,驾雾腾云,宛如自天而降,戏水跃波,出海凌空。那朵朵云霞,那滚滚波涛,时而把骄龙推出浪尖,时而又隐没云天,忽近忽远,时隐时现,层次分明。托着龙柱的是一对劲健的石狮,但见那石狮,雄伟活泼。口中含一弹丸,如巨卵石球,滚动自如,石球可动而又不能取出。那雄狮仰望云天,似在怒吼。是这兽中之王,难以承受巨龙的负荷?还是它在倨傲地表现自己的力
王门女将:王和英 王京
作者: 林文霞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技法   黄杨木   美术学院   木雕艺术   艺术创作   刻苦学习   杭州市   工艺美术   造型方法   雕塑  
描述: 王凤祚木雕艺术学派中,先后出现了两位女将:一位是王和英,她是凤祚先生之长女,另一位是王京,她是凤祚先生之孙女、笃纯先生之女。她们在长辈的影响和培育下,经过刻苦学习,长期实践,在木雕艺术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王和英女士,1937年生,早年得到父亲的传授,后又受到浙江美术学院周轻鼎教授的指导,既熟练地掌握了黄杨木雕的传统技法,又对西方传来的雕塑造型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她先后曾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和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在雕塑教学和木雕创作方面都做出了成绩。和英女士的木雕艺术题材甚为广泛,早
王家黄杨木雕游思漫想
作者: 高照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杨木   民间美术   中央美术学院   木雕艺术   民间雕塑   民间艺术   室内陈列   作品   苏武牧羊   四十年  
描述: 1996年5月的第一天,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迎来王凤祚木雕艺术学派作品展,展现了王家黄杨木雕的艺术风采。在隆重的开幕式上,我曾问及老友,怎不见王凤祚老先生?方知,他老已于93年谢世作古了。岁月如流
淳美秀美甜美:王家黄杨木雕艺术赏析
作者: 顾方松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题材   作者   黄杨木   艺术价值   美术学院   木雕艺术   研究班   民间雕塑   作品   工艺美术  
描述: 闻名中外的温州乐清黄杨木雕艺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王家木雕,早在50年代我从北京出差来杭时,就拜访和观赏过凤祚先生其人其作。1958年,王家二代笃纯、陈志云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民间雕塑研究班,作为该班主管人员的我,就有幸结识了他们。1961年我调回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任教后,更有机会接触到包括黄杨木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
作者: 叶润周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作品   多余木   《皆大欢喜》   传统技法   灵动性   艺术效果   实践意义   木雕艺术   空灵剔透   黄杨木雕  
描述: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它可以使黄杨木雕作品空灵剔透,玲珑精巧,雅致美观,并能产生一种腾跃的动感。在我国黄杨木雕的传统技法中,镂空法素来少用。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我在长期木雕艺术生涯中,一直注重用镂空技法来表现作品的灵动性。如《天女散花》、《哪咤闹海》、《秋翁遇仙》、《红绸舞》。《海防的军民》和《艰险何所惧》等作品,我都是运用了镂空技法,取得了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天然大理石浮雕九龙壁
作者: 傅广生   何永兰   来源: 石材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圣地   青白色   天然大理石   真龙天子   建筑工程   石雕艺术   普陀山   浪漫精神   高浮雕   九龙壁  
描述: 中华民族在古代与大自然搏斗的漫长岁月中,以质朴的头脑与浪漫精神,创造了许多人首蛇身的神,以后又加上鹿的角,马的鬃,虎的四肢,鱼的鳞须,逐渐创造了龙的形象。从此,龙作为正义、勇敢、神圣的偶像,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封建帝王则自封为真龙天子,自认为是龙的化身,借以抬高身价,在精神上巩固其统治地位。到了明清时代,任何东西只要与皇帝沾上了边儿,自然就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于皇帝建造的宫廷、寺院、园林等,更少不了龙的装饰。
潮州木雕
作者: 林钰源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薛仁贵   表演程式   木雕艺术   木雕技术   市井细民   明清时期   潮州   人物形象   发展历史  
描述: 木雕艺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有“削木象人”的木俑出现。汉代以后木雕技术更加发展,从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木雕作品中,我们看到不仅有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有雕刻得相当生动的独角兽、牛、马、羊等形象。从雕塑发展史的角度
福建龙眼木雕
作者: 王小蕙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眼   传统技法   黄杨木   艺术风格   木雕艺术   工艺品展览会   机械原理   传统工艺品   福州发展   百花奖  
描述: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采用福建盛产的龙眼木材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闵南一带。莆田的雕刻艺人很多,而且早在宋末
河北曲阳石雕技艺与风格浅析
作者: 杨文会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   依山就势   雕刻题材   建筑艺术   特殊作用   石雕艺术   “神”   雕刻艺术   石窟造像  
描述: 当人们感到某件事物不可企及时总说,除非“海枯石烂”。我们的祖先自新古器时代始,就意识到“石”这种物质的特殊作用。石窟造像、陵园雕刻、建筑石栏,这些不同时代、或方正或圆浑、或依山就势、或借石形稍加雕凿、或求形似精细加工的各种造型,皆因其质被永久的保存下来。
明清徽州砖雕艺术
作者: 傅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字墙   汉画像砖   明清徽州   民间故事   发展史   砖雕艺术   垂莲柱   明清之际   安徽南部   建筑装饰  
描述: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边陲,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素以“声名文物甲于东南而闻名”。 明清之际,是徽州雕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以他们的精湛技艺,举凡于木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