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门画】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解读仇英绘画的文人化倾向
-
作者:
吴晶莹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仇英
青绿山水
绘画风格
赞助人
文人化
文人雅集
吴门四家
元代文人画
互渗
吴门画派
-
描述: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远承元代文人画的疏放简淡而逐渐取代“浙派”,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但作为“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常因“精工巧丽”而被贬为“行家”之流。 “自汉末至盛唐,文人画由创生而成长。”处于此时代的文人画家,虽耻于与“诸工”同流,但其画风与画工尚无差别。“行家”、“利家”之分肇始于元代,基本为“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的另一种指称。这种画家类型的对立可理解为文人对于职业画家的排斥,其基于画风区隔至上。但具体到画家的个案分析中,这种二元的两极划分显然不能奏效。仇英便是一位无法归类的画家。 明中期,“吴门画派”在仓廪富庶的苏州崛起,并取代“浙派”引领画坛,元代文人画风气得以复兴,而变疏简放逸为文雅蕴藉。“吴门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均为诗书画全能的士人,惟仇英因“所出微”而在画史中备受争议,导致对于其画家类型的讨论莫衷一是。 陈师曾称仇英“特工临摹粉图黄纸”“为人物画之师范”而将其列入“吴派”之外的明代人物画部分;潘天寿亦日“石田翁(笔者按:沈周)、文衡山(笔者按:文徵明)、唐子畏(笔者按:唐寅)即吴门之三宗匠也”,独将仇英归入人物画一类;傅抱石视仇英为“画工”而于“当时则屈于文、沈,名声不大”;俞剑华提出“沈文董(笔者按:董其昌)、陈(笔者按:陈继儒)”为吴派四大家之列,而“明代历史风俗画之大家厥为仇英”;王逊谓:“仇英是苏州地方临摹古画的名手,也是此一行业的代表画家”;苏利文称其“只是一位平庸的画工而已”;薄松年则比较折中,指出“仇英则把工笔重彩和青绿山水加以雅化,从精美严整之中透射出古雅之美,作品中作家和士气俱备”。
-
遒劲飞动 逸趣天成
-
作者:
方晖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仇英
青绿山水
绘画风格
赞助人
文人化
文人雅集
吴门四家
元代文人画
互渗
吴门画派
-
描述:
明初院体花鸟在画坛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有边景昭、林良、吕纪等,而以林良最具代表性和开拓性。他的花鸟画在继承宋代传统中又有变化,多取南宋画家的观察入微,描写精细,又能弃其萎靡柔媚之处。擅作大幅,构图饱满完整,动物饶有生意,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的环境中,用工写结合的手法使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映衬,在富丽堂皇中不失浑朴端严,显示出一种博大有力的效果,开明代水墨写意花鸟之先河,对后世花鸟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歙县博物馆珍藏的林良“四时花翎大堂”四轴,其构图顶天立地,布局饱满;笔法工写结合,层次分明,形神俱佳;融水墨写意和工笔重彩于一体,将四季的景色特征描绘得有声有色;且尺幅巨大,堪为珍品。 林良(约1426-1495年)字以善,广东南海(广州)人。正统至成化间供奉内廷,官锦衣卫镇抚。其初从颜宗学山水,从何寅学人物,后专攻花鸟。所画花果、翎毛,设色简淡,造型严谨。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道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有婉转顿挫之致,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变格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尊为岭南画派始祖。明李梦阳赞道“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