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谈刘石平京剧人物画风格要素
作者: 高秀林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风格要素   二次创作   文化艺术形式   人物画   绘画表现   戏曲人物   诗词歌赋  
描述: 戏曲人物绘画表现的基础是戏曲。戏曲本身就是中国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包含了历史、文学、武术、音乐、诗词歌赋乃至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戏曲人物绘画,是在戏曲艺术基础上的第二次创作,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有戏曲自身审美与中国画笔墨审美的双重元素特性。
超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新工笔绘画的审美渊源
作者: 李安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洛神赋   超现实主义绘画   工笔画   审美   现代主义   渊源   中国画   现实世界   非逻辑  
描述: 人类在某种意义上是自我迷恋的,当现实世界太过逼仄,他便通过梦境或制造幻景来自我迷恋,希图从中获得精神之释放.与梦中情人邂逅,或凌波微步,或缱绻西厢,虽是古老的命题,但至今梦寐在焉.因为在梦中,思想的翅膀不受钳制,非逻辑的幻象才具有超越现实的力量,人类的猎奇本质与沉迷本能方能大放异彩.
初唐赋的承传与新变
作者: 刘伟生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唱和   玄言   清绮   初唐   气质     颂美  
描述: 目标进行着努力,尽管这一目标终归没有实现,但它本身就五彩纷呈,引人入胜,并为唐的前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作实践方面,或以颂美讽谏为旨归,或任一己独到之气慨;多唱和之,少自娱之作;在继承六朝讲求具象与感物的同时,特好玄言与哲理;在诗赋互化中产生了五、七言诗体赋与七言歌行。
柏谢尔·玛库《曲折》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画家   从古至今   农耕时代   文化理想   水墨为上   油画家   光色   富庶之地   诗词歌赋   中国油画  
描述: 柏谢尔·玛库《曲折》油画
发掘课文美的因素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作者: 沈春芬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质兼美   诗词文赋   一杯水   教育美学   美学性   《兰亭集序》   法国雕塑   沉郁顿挫   居之   激趣  
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有美的因素吗?有位语文大师说得好:“语文教材是美的金矿。”那么语文美的因素又在哪?大雕塑家罗丹又告诉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阅读课本。那么,我们又如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对文章词句等表层具象的审美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的特定心境,帮助学生深入发掘课文中内在美的因素,揭示作者通过描写形象美或生活美等各种客观美所表现的深层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能得到美的品德修养,领悟到这种美所蕴含的高尚情趣。
从《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组诗观“诗赋外交”
作者: 王丽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贡   怀风藻   诗赋外交思想  
描述: 本文基于文本学的视域,通过对现存域外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组诗为对象,分析研究中国"诗赋外交"思想在其中的表现.
浅析林若熹工笔花鸟画图式与赋色语言的特征
作者: 莫秋琼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赋色   工笔花鸟画   图式   林若熹  
描述: 林若熹在面对绘画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时,把构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他大量运用了平面构成元素在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上,在他的作品中,无论画面尺幅大小,简单繁杂,他都不断尝试,精益求精,达到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林若熹的工笔花鸟画根据画面需要和情感要求使用色彩,强调对主观色彩的提炼归纳,力求中国画最原始的质材美,给人一种浓郁的视觉张力和装饰美。还对金属材料有巧妙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
眷恋书香:揭示徐雁《纸老,书未黄》的书文化内涵
作者: 严佳乐   来源: 图书馆杂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人物   墨皇   终身学习者   书林   文丛   纸本   读书法   第一时间   诗味   诗词歌赋  
描述: 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阅读到徐雁教授《纸老,书未黄》。虽然是一部用淡黄色的牛皮纸硬封下包裹着的玲珑书册,十万字左右,十来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但它足以唤起人们对阅读纸本书籍重要性的重视,并能够为书林学海中到底该读什么书、可读什么书以至怎样读书等问题指明一定的方向。《纸老,书未黄》的封面装帧似乎并不完美:
刘海粟油画艺术贡献概论
作者: 李昌龙   来源: 兰台世界(上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油画艺术   美术学校   《前赤壁赋》   美术交流   中国绘画   人物简介   留学日本  
描述: 一、人物简介 刘海粟(1896—1994),原名刘槃,滁州凤阳人,寄籍常州,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的开创者,敬慕苏轼,撷其《前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更名为刘海粟。早年留学日本,中年遍游欧陆,为传播中国绘画,促进中西美术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萌芽和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
意象工笔画色彩的情感表征
作者: 刘菊亭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观点   形式语言   工笔画   自然色彩   直接影响   艺术创作   感性自然   现代意象   随类赋彩   色彩情感  
描述: 色彩之美,美在光彩,光彩流变源于自然。而画中神采妙趣却是人的心灵使然。远古中国人将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五彩,是人类通过知觉感性自然,对自然色彩进行初步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概括认识。"炎绯寒碧,暖日凉星"是1500年以前中国画家对于自然界的色彩刺激视觉器官产生的冷暖感知,透过感觉的冲击,而直接影响到心理。当我们检索"炎绯寒碧"的理论观点与近代色彩学将色彩分成冷、暖色两类。红、橙、黄属暖色,青、绿、紫属冷色等,两大区域加以研究对比。绯色即红色,是热(炎)的,青、绿、紫属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