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月前身—拓成于《沈氏研林》之前的《鸣坚白斋砚谱》
作者: 焦傲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唱和   吴昌硕   明月     沈氏   交谊  
描述: 凡30余年,鸿雁往还,唱和不歇。据学者邹涛近年的研究,吴昌硕《西泠印社记》极有可能是由沈石友捉刀的。石友晚年专心藏砚,历十多寒暑,得砚百数十方,自号“百石老人”。每有所得,便手制诗画,由吴昌硕题、吴之
初唐赋的承传与新变
作者: 刘伟生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唱和   玄言   清绮   初唐   气质     颂美  
描述: 目标进行着努力,尽管这一目标终归没有实现,但它本身就五彩纷呈,引人入胜,并为唐赋的前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作实践方面,或以颂美讽谏为旨归,或任一己独到之气慨;多唱和之赋,少自娱之作;在继承六朝赋讲求具象与感物的同时,特好玄言与哲理;在诗赋互化中产生了五、七言诗体赋与七言歌行。
刘白诗人群的唱和活动及其诗歌创作——以刘白唱和诗的四次结集为中心
作者: 王艳玲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白诗人群   诗歌创作   唱和活动  
描述: 刘白诗人群的唱和活动从大和三年(829年)起至会昌六年(846年),历经19年之久。创作活动可以以刘白唱和诗的四次结集为主线进行研究考查,此期作品已不见早期兼济天下、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社会责任感
过眼处处染墨香:小议胥广福书画艺术评论集《广福过眼》
作者: 砖子   来源: 名城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报   瑞鹤图   书画艺术   城南唱和诗卷   不容怀疑   洛神赋图   任仁发   评论集   汪士慎   艺术评论  
描述: 尽管我早年痴迷过画画,醉习速写、素描、油画、水彩画、国画等等,但对于书画我却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这点不容怀疑的。故而老友胥广福将两卷本书画艺术评论《广福过眼》送我欣赏,我扔在书橱一直没有触动,自然也就没能为广福兄写上几句什么。辛卯年春节长假,难得在思想上给自己轻松几天,翻出已落了一层浮灰的广福作品,这一读,让我对广福兄大大刮目。广福是个报人,编辑淮安劳动报多年,我与他相识缘于文字,他是编辑,我是作者,神交多年,却极少见过面。
初冬登铁山寺:用一座山,将生活过成了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城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报   瑞鹤图   书画艺术   城南唱和诗卷   不容怀疑   洛神赋图   任仁发   评论集   汪士慎   艺术评论  
描述: 人生就像是一首诗,带着跌宕刺激又带着温婉恬静,诉说着这一生里的所见所闻,感触悲喜。而遇见,永远是路上送给你我的一场意外礼物,感受那份真诚,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温柔,邂逅铁山寺,在初冬时撰写绵绵诗意。铁山寺就像是一个博爱的诗人,在蓝天下分配着她的美丽,跃然纸上的浓浓柔情铺撒在林间、水中,带着初冬的乍冷,为你写下一没来得敬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
板闸更楼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城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报   瑞鹤图   书画艺术   城南唱和诗卷   不容怀疑   洛神赋图   任仁发   评论集   汪士慎   艺术评论  
描述: 板闸更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建。坐落在淮关关署府衙门东侧,是一座古朴典雅,建筑风格独特、实用价值高、科学性极强的板闸古建筑物之一。更楼墙基长六米,宽六米,呈正方形。檐高八米,上下两层,青砖黛瓦,斗檐翘角向上,近看小巧玲珑,远看四角冲天。檐四角挂四只风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夜深人静时清脆悦耳,犹似一首优雅动听的催眠曲,引人入睡。更楼上层是板闸关署更夫值宿、报时、瞭望之处。楼墙北有砖石铺成的阶梯可以上更楼,四壁开四个双扇木窗,窗扇上刻花装饰,内镶玻璃,无窗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