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赋】搜索到相关结果 38 条
-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艺术价值研究
-
作者:
张莉莉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青绿山水
赋色
意境
线条
写意性
-
描述: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艺术价值研究
-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
作者:
盛莉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传神
赋色
用线
国画发展
写意性
-
描述:
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别。从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看,工笔画正在逐渐远离“写意”精神。结合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分析传统写意精神的要义,从工笔画的用线、赋色及创作
-
“流行”与“民俗”交汇的雕塑传奇——纪念艺术先驱玛丽索尔·埃斯科瓦尔
-
作者:
于涛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悟力
法籍
先驱人物
科瓦尔
艺术天赋
流行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阿尔茨海默症
玛丽
索尔
-
描述:
2016年4月30日,艺术界失去了一位先驱人物——法籍委内瑞拉裔女艺术家玛丽索尔·埃斯科瓦尔(Marisol Escobar)在和阿尔茨海默症斗争多年后于纽约的一家医院中与世长辞,享年85岁。这位
-
知白守黑 随类赋彩——论汉画色彩审美之意蕴
-
作者:
唐建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技法
色彩审美
知白守黑
汉画
随类赋彩
-
描述:
汉代是中国画主要艺术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汉画色彩审美及技法更是对后世绘画美学及技法影响深远,奠定了“吾国绘画,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1的绘画美学观和色彩审美。本文希望通过对汉画中以黑白为主
-
初冬登铁山寺:用一座山,将生活过成了诗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城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报
瑞鹤图
书画艺术
城南唱和诗卷
不容怀疑
洛神赋图
任仁发
评论集
汪士慎
艺术评论
-
描述:
人生就像是一首诗,带着跌宕刺激又带着温婉恬静,诉说着这一生里的所见所闻,感触悲喜。而遇见,永远是路上送给你我的一场意外礼物,感受那份真诚,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温柔,邂逅铁山寺,在初冬时撰写绵绵诗意。铁山寺就像是一个博爱的诗人,在蓝天下分配着她的美丽,跃然纸上的浓浓柔情铺撒在林间、水中,带着初冬的乍冷,为你写下一没来得敬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
-
板闸更楼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城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报
瑞鹤图
书画艺术
城南唱和诗卷
不容怀疑
洛神赋图
任仁发
评论集
汪士慎
艺术评论
-
描述:
板闸更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建。坐落在淮关关署府衙门东侧,是一座古朴典雅,建筑风格独特、实用价值高、科学性极强的板闸古建筑物之一。更楼墙基长六米,宽六米,呈正方形。檐高八米,上下两层,青砖黛瓦,斗檐翘角向上,近看小巧玲珑,远看四角冲天。檐四角挂四只风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夜深人静时清脆悦耳,犹似一首优雅动听的催眠曲,引人入睡。更楼上层是板闸关署更夫值宿、报时、瞭望之处。楼墙北有砖石铺成的阶梯可以上更楼,四壁开四个双扇木窗,窗扇上刻花装饰,内镶玻璃,无窗棂。
-
宁国华:神韵飞扬 重彩华章
-
作者:
蔡松珊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口欲
工笔重彩画
感性化
神鹰图
情感共鸣
古代绘画
生动逼真
笔彩
视觉艺术
随类赋彩
-
描述:
之一,也是绘画的重要构成要素。一副好的工笔重彩画作品,首先在色彩上一定是引人入胜的。古代绘画中讲究"以色彩挂物象"、"随类赋彩",中国画的色彩呈
-
浅谈《童趣》的“随类赋彩”
-
作者:
石兰
来源:
中外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趣
色彩观
随类赋彩
-
描述:
南朝谢赫在“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确立了中国画色彩的理论基础。本文除了阐明“随类赋彩”的含义和中国画的色彩观之外,重点从色彩整体基调的营造、墨的对比应用和色彩的细节处理等方面阐述工笔人物画《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