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质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762 条
-
“合昌”款大吴泥塑戏曲人物考略
-
作者:
王伟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民间美术
艺术水准
惠山泥人
泥塑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人物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22件,其中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光让及其家族的作品20件,晚晴至民国时期的作品2件。2017年9月,此批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稍有遗憾
-
苍天圣地 《魅力中国城》之阿拉善
-
作者:
本刊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尔扈特
圣地
内蒙古自治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拉善盟
历史故事
中国城
载歌载舞
-
描述:
——延安市长手中,也将阿拉善人民的吉祥祝福传递给延安人民;在“城市味道”环节中,“阿拉善味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烤全羊,成为游人留在阿拉善最好的理由;当阿拉善的哈琳公主唱着《土尔扈特故乡》载歌载舞,姑娘们端上美酒送给评委品尝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出感慨:“喝了这口酒,现在真想马上去阿拉善!”……
-
“金色谷地”诞生的热贡艺术
-
作者:
陈书尧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治州
青海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传佛教文化
创作
唐卡
文化产业化
热贡艺术
制作工艺
同仁县
-
描述: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单元,具体包括了唐卡、堆绣、雕塑、壁画等造型艺术,它因13世纪左右发祥于青海省黄南县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随着藏传佛教在当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热贡艺术"的创作也逐渐成为了当地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
-
泥土的精灵
-
作者:
剡文鑫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杨氏家族
民俗风情
泥土
泥塑艺术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宗教
-
描述:
生动活泼,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杨氏泥塑也因此被誉为立体的年画。2007年,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老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家族泥塑艺术也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
-
穆斯林剪纸艺术家马俊作品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穆斯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纸艺术
艺术家
汉字书法
协会会员
穆斯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
作品欣赏
-
描述:
哈桑·马俊,回族,1985年出生,甘肃临夏人,国家级一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人民文艺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马俊剪纸
-
瓷胎竹编:灯影下的竹丝情
-
作者:
樊文军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瓷胎竹编
艺术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精美艺术品。它依瓷胎成型,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丝”的技艺特色,是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08年瓷眙竹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进一步加强高校基本建设管理
-
作者:
游海
赖春麟
来源:
中国高教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
加强高校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
物质文明
深化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管理工作
高校基本建设
-
描述: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深化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一、进一步搞好校园规划1要体现
-
品味时尚(1)
-
作者:
江苏考生
来源:
中国高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
加强高校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
物质文明
深化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管理工作
高校基本建设
-
描述:
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容不下一杯香茗如高山流水般诗意流淌的踪迹。 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
-
德化第五瓷厂: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发祥地
陶瓷文化
中国
高新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改造
传统产业
-
描述:
到过德化的人都知道,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的白瓷“中国白”成为中国白瓷乃至世界陶瓷的代表,德化的瓷烧制技艺申报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统的陶瓷雕塑技艺独树一帜。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聚源竹雕
-
作者:
晓然
来源:
中国工会财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初年
竹雕
艺术
中国
浮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史
刀法
-
描述:
竹雕技艺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是宝贵的艺术财富。聚源竹雕承自川西竹雕流派,在清晚期和民国初年是巅峰时期,现存世的大部分竹雕精品大都完成于这一时期。聚源竹雕是川派竹雕的一种,其构图讲究、刀法细腻,以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和鎏青雕为主,并有朱三松、吴之璠刀法等独特的工艺技术传世。作品主要以摆件、挂件、炉瓶、笔筒、鸟笼等为主。“精美小巧”是聚源竹雕的最大特点,最细腻的雕
<
1
2
3
4
5
6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