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谈具象油画的色彩表现
作者: 孙铭蔚   张冬峰   来源: 西部皮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固有色   环境色   情感   色彩   印象派  
描述: 本文从总结印象派前后油画色彩特征着手,通过部分大师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力进行分析和总结。色彩在油画中的发展从固有色到环境色,再向带有装饰意味的纯色转变,色彩表现力不断增强,在画面中的所占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对色彩表现特征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日后的油画创作积累色彩经验,增强色彩表达能力。
夏尔·勒布伦专题展览在法国兰斯卢浮宫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艺术风格   印象派   国兰   卢浮宫   勒布   17世纪   专题展览  
描述: 夏尔·勒布伦(1619—1690年)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正如印象派代表德洛克洛瓦、印象派代表莫奈.夏尔·勒布伦代表着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艺术风格。他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墓碑雕刻者.而他本人却成为
从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看创作的趋向与缺失
作者: 李昌菊   来源: 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意象造型   高端专业   写实手法   综合材料   摄影术   写意画   美术创作   艺术语言   中国画发展  
描述: 种(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漆画、综合材料)的基础上,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新增加了插画·连环画作品。就总体创作风貌而言,从历史或现实情境中选取形象素材,将之作为
高更:活成野蛮人
作者: 江冬   来源: 年轻人(B版)(魅力校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蛮   近代美术史   陶艺家   印象派   版画家   雕塑家   国画家   高更  
描述: 保罗·高更(1848—1903),法国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为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三巨头之一。1891年,高更来到太平洋上一个名叫塔希提的小岛与那里的土著比邻而居,过着与他们类似的生活。
琉璃、珐琅艺术绽放“上海中心”
作者: 方也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真实   逼真   超级写实主义   青春期   死亡   抑郁   情感魅力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施森彬 中国玻璃艺术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康宇玻璃科技艺术馆馆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建筑艺术琉璃创始人。 施森彬潜心研究近十余载,将传统玻璃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创玻璃艺术与室外环境融合的先例,突破了玻璃艺术在室内装饰运用的局限、打破玻璃艺术与大型雕塑融合的瓶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玻璃艺术风格 — “大之美”。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作者: 程美华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真实   逼真   超级写实主义   青春期   死亡   抑郁   情感魅力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我怀着对丝毯艺术的热爱,一辈子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四十多年,就是将中国传统的手工丝毯文化发扬光大。 金山丝毯采用天然蚕丝手工编织而成,没想到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我的艺术人生。从一个小小的技术员成长为中国地毯专家、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四十多年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成功地创作出软雕塑的艺术新风格,令上海手工丝毯在全国独树一帜,曾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各类奖项。
线条在中国当代写意油画艺术中的表达
作者: 李怡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   线条   意象   油画  
描述: 线条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主观塑造。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线条的发展也有更多丰富的变化,山水人物,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中充满了写意色彩。本文就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体悟线条在写意油画中的情感抒发与表达。探究在经过传统绘画的精髓提炼和西方油画的写实技法相融合后,给当代的写意油画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思考线条在写意油画中的表达意义。
论印象主义画派艺术
作者: 贾晓丹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印象主义  
描述: 印象主义画派是油画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登上法国画坛。而且印象派的出现影响了整个欧美画坛。它可以说是现代绘画的起点,也是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折的起点。印象派反对古典学院派和浪漫主义。
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作者: 刘新华   张超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创作特色   六法   形式语言   似与不似之间   意象造型   笔墨语言   画中   佛教用语   不似之似  
描述: 小品画是中国画范畴里的一种称法,主要是因为其尺幅较小,笔墨语言相对简练概括。追溯“小品”一词的来源,其最早是从佛经里面而来,为佛教用语。
唐明皇对丑角艺术的贡献
作者: 周柳莺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贪图享乐   梨园弟子   李隆基   唐明皇   蒋干   伶官   杨玉环   涂红   人物形象   吹拉弹唱  
描述: 最近重看京剧《群英会》,其中蒋干的诙谐表演,给人印象深刻。这一切源于丑角的化妆艺术。戏剧要入骨三分,人们一看到舞台上涂红画绿的五彩脸谱,就会想到身着各色戏服背后的人物形象。脸谱戏剧化的勾勒
< 1 2 3 ... 74 75 76 ... 100 101 1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