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21 条
-
应物会心 如琢如磨:权学俊油画艺术品读
-
作者:
张景鸿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周易
近距离
油画艺术
三易
色阶
绘画艺术
印象主义
造型
画面色彩
-
描述:
事有难易。应好学友、好校友、好画友之嘱,为其画作写篇评论短文,本是件荣幸事,按理,也应该是件容易事(这里的三友不一定加岁寒二字。不过,蒋、张、权、周我们却是四友呢)。物有正反。也正因为我们这近距离的关系,这容易事同时也就成为一种不易事了(这里的不易不是指《周易》三易中的那种)。和学俊在籍贯东北的岁月里,我们
-
谈风景油画中色调的表现
-
作者:
朱效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色调
首要问题
色彩关系
画面
作品
艺术语言形式
油画创作
和谐
后印象主义
-
描述:
色彩是风景油画作品最重要的内核,亦可称作风景画的灵魂。风景画家们在追逐大自然及艺术本体间最为单纯的关系中把色彩的表现手段不断地推向新的境界。从威尼斯画派到巴比松画派,再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
谈中国画中的“意”
-
作者:
李光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物象
意象造型
中国艺术
中国画家
艺术创作
计白当黑
东西方绘画
艺术观念
西洋画
以形写神
-
描述:
纵观世界画坛我们不难看出东西方绘画发展走着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以欧洲油画、水彩、水粉画为代表的西洋画从它产生和发展走的是写形(写实)绘画,属表象主义。而以中国画为主要代表的东
-
再造一个真实
-
作者:
王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真实
自然界
艺术作品
矛盾冲突
艺术家
艺术品
艺术形象
绘画
艺术语言
时代精神
-
描述:
选、提炼的形象去随心所欲地移山造海,这些都是不难理解的。但说到油画创作也存在着这种理论,也许有人会摇头。模仿说、镜子说,是曾为西方古典绘画起过巨大作用的理论,往往使我们产生错觉,以为油画是自然的
-
传神写像妙得取影——工笔肖像画探微
-
作者:
何丽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工笔肖像画
造型特征
表现形式
个性特征
艺术形象
艺术特征
作品
肖似性
人物形象
-
描述:
工笔肖像画是众多肖像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有传神、写照之喻,并在历代都有工笔肖像画作品流传于世,发挥了重要的审美作用和社会作用。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可圈可点之笔。如今工笔肖像画与传统工笔肖像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形成了多元的现代形态,理应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因此,无论是从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角度,还是以挖掘中国工笔画
-
浅谈中国工笔画中的写“意”性
-
作者:
谢建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传统工笔
六法
中国工笔画
相结合
构图
技法
骨法用笔
意象
随类赋彩
-
描述: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为画之六法。而其中又将气韵生动置于六法之首,可见气韵、意象在画中所起的灵魂与统帅
-
思想的暗流
-
作者:
安·索伦森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寓言
艺术家
象征意义
思想
早期作品
萨洛特
净化
人物形象
油画
-
描述:
当他们看着他羞涩地爬行,试图溜进他们中间,他们立刻放下缠绕的手,蜷缩在他周围,注视着他,眼神空洞而固执,脸上带着略似孩童的微笑。——娜塔丽·萨洛特《趋向性》像科学家一样,迈克·魁恩探求隐藏于日常生活背后的领域。他的艺术目标是揭示和呈现人类思想中深不可测的层次,而他对其中的阴暗端尤感兴趣。魁恩是一名善于叙事的、聪明的画家,他带着个人风格忠实于自己的世界。在哥本哈根丹麦皇家艺术学院时,他这一风格就已形成。
-
历史的图像与图像的历史
-
作者:
杨祥民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艺术创作
艺术形象
图像
油画
改革开放30年
农民
-
描述:
历史的图像是社会史,图像的历史是美术史。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农民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的发展变化反映到油画创作中来,产生社会史与美术史的直接对话。
-
油画
-
作者:
李安东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学家
图象技术
蒙娜丽莎
艺术大师
计算机科学
卢浮宫
珍品
电视
油画
显象
-
描述:
油画
-
论写意性工笔画意象表述的造意价值
-
作者:
崔福庆
贾立梅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审美观念
意象
造意价值
写意性
-
描述:
造意是写意性的灵魂,造即写意的过程,也是意的构架过程,造意中需要画家的技艺修养、审美观念、文化精神等的总体体现与彰显,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写意性为什么需要造意过程?造意的价值体现是怎样的结果?
<
1
2
3
...
31
32
33
...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