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巡展
作者: 全山石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拉西   美术爱好者   前卫艺术   莫斯科市   科夫   象征手法   科罗温   卡萨特   夏加尔   康定斯基  
描述: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以集中收藏俄罗斯艺术家作品为宗旨的美术馆,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建立于19世纪下半叶,奠基人是当时经营纺织业的企业家巴·特列恰科夫(1832-98年)。巴·特列恰科夫是一个很有文化素养的美术爱好者,当他有了一定财力后萌发了对艺术品的收藏。他着重收藏同时代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并立志建立一个美术馆展示这些作品,让大众受益。他曾说:"我希望留给后人一座民族画廊……对我一个由衷而热切地喜爱油画的人说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好的愿望了。我
混杂的尝试:雕塑不断扩大之域(下篇)
作者: 安妮·埃尔古德   詹蕤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布景   布朗库   日常经验   霍兰德   雷切尔   麦卡锡   考特   弗雷   伯尔   人物形象  
描述: "仿佛是直接借鉴了迈克尔·弗雷德对这次运动中剧场性的著名批评,他的装置是一个舞台布景,展现了一个下班聚会之后的场景。"——霍兰德·考特论汤姆·伯尔剧场性势头汹涌地进入雕塑创作领域。虽然如今大多数雕塑作品本身并不具有行为艺术场地的功能,但很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是复杂的大型装置或物件,这些作品由多个独立且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作品本身暗示了某个事件之后的情景,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之中的一个瞬间。这些场地给人以事件将
情感指挥家
作者: 卡特·拉特克里夫   张茜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光线   电影创作   国际风格   谢丽   人物原型   抽象表现主义   笔刷   狄安娜   田园牧歌式   卡拉瓦乔  
描述: 利华大厦,这座玻璃幕墙式的国际风格建筑,是曼哈顿最为醒目的地标之一。银色的都市之光会透过玻璃幕墙倾泻在室内的地板上,这为雕塑提供了不错的展示环境,绘画也同样受益于这美妙的自然光线,然而这一次的环境似乎有些不妥。玻璃构成的四壁以及宽敞的空间,无法为画作的悬挂提供合适的条
直线的力量:对话彼得·唐斯布拉夫
作者: 罗伯特·普里斯   应宜文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元素   彼得   舞台布景   自我表达   雕塑作品   布拉夫   艺术创作   极少主义   抽象表现   室内设计  
描述: 彼得·唐斯布拉夫(Peter Downsbrough),1940年出生于新泽西州,自1989年起一直居于布鲁塞尔,其艺术追求涉及许多方面,书籍、电影、设计模型、摄影、声音作品,还有被他称为"极简舞台布景"的室内设计。当这些雕塑作品移到室外后,会呈现出意外的共鸣或是随着移动原有的视觉效果不复存在。综观其所有的艺术创作,唐斯布拉夫运用了极少主义的基本原理,密切关注艺术家自我表达的艺术语汇,即视觉元素和设计原理。经过仔细
新意象,新表达:新工笔青绿山水画色彩的涅槃之道
作者: 蔡芝竖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绿山水   传统山水画   流行一时   客观物象   意象表现   两宋时期   当代工笔画   借景抒情   艺术形象   水墨写意  
描述: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曾几何时,青绿山水作为一种绘画意象的创作方式
魏姝俊工笔画作品
作者: 魏姝俊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绿山水   传统山水画   流行一时   客观物象   意象表现   两宋时期   当代工笔画   借景抒情   艺术形象   水墨写意  
描述: 魏姝俊工笔画作品
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社会性
作者: 洛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广州美术学院   交迭   多元文化   艺术作品   地域文化   审美特点   社会主流   艺术表达   综合发展  
描述: 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浮雕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综合发展态势。优秀的浮雕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和心血的结晶,更是时代的侧影,通过浮雕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内在的社会性。本文以自己创作的浮雕作品《九月》为例,对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社会性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其在进行艺术表达时,不仅充分地考虑场所功能、地域文化和环境特点及审美特点
视觉环境与雕塑表达的影响初探
作者: 郑天则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视觉环境   视觉要求   视觉经验   观察环境   天则   视觉感知   艺术形式   超现实主义   视觉记忆  
描述: 从视觉环境角度谈对雕塑的影响,源于雕塑三维存在的艺术形式特性。任何一件雕塑不论它是何种类型,终将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观看雕塑的实际体验和观看绘画有本质的不同,哪怕一点的位移都会得到不同的视觉结果,更何况很多雕塑需要围绕观赏,甚至进入内部才能看得到全貌。这种观察体验通过看图片或看画册是完全不可得的。即使是接近绘画的浮雕也会从侧面看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
叩问雕塑之门
作者: 章华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伙伴们   发现美   中央美术学院   刘开渠   工艺美术学校   民间文化   人物形象   临画   编花篮  
描述: 我的雕塑之路我从小生活在国内,生长在接近乡村的地方。我的童年处于文革中后期,缺乏阅读材料,更没有电视、电脑、网络游戏,物质生活贫瘠单调,除了毛泽东像,看不到任何雕塑,因此我小时候对雕塑这个概念完全无知。然而,我却有幸接受了源自母亲、乡土生活和学校生涯的传统美育。母亲予我以民间文化传统之美的熏陶。母亲擅长剪窗花,她手中的窗花传达的是人类最本真的美。乡间成长中以泥为伴、照书临画的经历予我以孩提生活生趣之美的启蒙。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晰地记起:那时
中青年雕塑家·郑天则
作者: 唐凌   郅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物象   感官体验   领悟力   天则   普通人物   自然物质  
描述: 郑天则的创作呈现了雕塑家对待自然物象的一种典型方式。他将自然形态以非常主观的方式纯粹、抽离,升华,通过对雕塑材料的处理将观者对自然物质的感官体验推向极致,当艺术家将雕塑材料的某种特征发挥到一定程度时
< 1 2 3 ... 27 28 29 ... 99 100 1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