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16 条
-
浅谈陶瓷婴戏图的发展
-
作者:
石金女
石建东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宋代
磁州窑
寓意
长沙窑
题材
陶艺创作
儿童形象
康熙时期
瓷器
-
描述:
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是传统陶艺创作中的重要题材。此后的宋代民窑,尤以宋磁州窑白地黑彩婴戏图最富有表现力,内容异常丰富、画面简洁疏
-
浅谈釉上工笔花鸟的艺术特色与主要表现手法
-
作者:
钱铧
朱风胜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表现手法
形象
工笔画
画面
工笔花鸟画
白描
自然
线条
艺术特色
-
描述:
精于形象而意趣横生,这是一幅优秀的釉上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因此,这就要求釉上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力。无论是鼎盛时期的两宋工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工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
-
形神兼备 惟妙惟肖的人物瓷像
-
作者:
毛吟亭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要求
人物造型
表现手法
陶瓷
新彩
形体结构
人物画
艺术形象
美术创作
绘画形式
-
描述:
在当今奇光异彩,绚丽多姿的瓷艺世界里,清末传入我国的新彩可算是我国陶瓷美术创作中的一支新秀。 人物画则是以塑造人物艺术形象为目的的一种绘画形式,通过具体或抽象的人物造型、动态及内在联系来反映客观生活
-
中国画牡丹文化的审美取向
-
作者:
冯志强
陈钢莲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花鸟画
象征意味
牡丹文化
审美取向
中国画
雍容华贵
中国绘画
牡丹花
文化思想
-
描述:
具有花果硕大,艳丽多姿,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之美,人们悬挂牡丹画有着一种"喜气"和寓意有一种富贵的象征意味,但是我们在欣赏牡丹绘画的同时,不能因为牡丹的艳丽富贵而忽略了牡丹文化的含义及高
-
论陶瓷窑变产生的抽象意味
-
作者:
曹春生
禄亚娟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抽象意味
窑变
-
描述:
陶瓷是火的艺术,泥坯在1300摄氏度高温的烧制下,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奇效果。以前人们不理解出窑时产生的这种变化的真实原因,故称此为为"窑变"。本文就从陶瓷窑变产生的抽象意味这个角度拉进行论述。
-
浅析牡丹纹饰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
作者:
张春浪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陶瓷装饰
花卉装饰
象征
构图
陶瓷绘画
纹饰
造型
艺术魅力
牡丹花
-
描述:
在中国悠久的制瓷历史中,历代陶瓷绘画装饰,不论官窑或是民窑,都广泛使用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牡丹花纹饰始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题材,以丰富的造型、富贵的象征、新颖的构图形式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
海拉·杨格瑞斯陶瓷产品设计的特性
-
作者:
彭赞宾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性
陶瓷产品设计
手工品性
情感性
象征性
海拉·杨格瑞斯
文化性
-
描述:
海拉·杨格瑞斯是荷兰当代著名的女性设计师,主要涉猎陶瓷产品设计领域,她设计的陶瓷产品风格细腻、品味独特。概括起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手工品性、情感性、艺术性、文化性和象征性。正是这些艺术化的特性,让海拉·杨格瑞斯的陶瓷产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
论《西游记》形象之间的关系
-
作者:
余晓燕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游记
相互关系
艺术形象
-
描述:
本文论述了《西游记》中众多形象之间的数种主要关系,以及形成这样种种关系的基础,认识此多种关系的意义,从而探索与分析了这样复杂关系的本质,展示出描写形象间众多关系的艺术效果。
-
论“气韵生动”在陶瓷花鸟画中的艺术精神
-
作者:
蔡裕志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用笔
花鸟画
审美对象
陶瓷绘画
个性特征
民族特色
作品
中国古典美学
生命力
-
描述:
"气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颇具民族特色的范畴,指的是审美对象内在的生命力所显现出来的外在的具有情调与韵律的形态。以"气韵"论艺,始于南齐画家、评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的论画六法中,把生动反映物象
-
小隐于野而忘其归
-
作者:
孙早
来源:
世界家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现实主义
艺术市场
具象写实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
学院成长的艺术家
-
描述:
: 主人:杨景田(Hutu老师) 职业:从事核工程技术教学40年 户型:独栋美式木质别墅 建筑面积:室内120 平方米,花园1200平方米 归隐田园1 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和摄影师一路向北,过了八达岭
<
1
2
3
...
26
27
28
...
80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