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48 条
-
戴逵“善铸佛像及雕刻”质疑
-
作者:
殷力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佛像雕塑
佛教雕塑艺术
《历代名画记》
《晋书》
秀骨清像
《世说新语》
元嘉十四年韩谦造像
佛教造像
戴逵
-
描述:
雕塑。”这种观点还散见于其他研究者对云冈、麦积山等处雕塑的研究著述中。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尚存可商榷之处。现将笔者的看法陈述如下,谨呈方家教正。 一、分析现存文献资料,戴逵“善铸佛像及雕刻”的说法并不
-
论朱光潜的美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
-
作者:
劳承万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极性
四维特性
情趣
哲人学说
出世──入世
艺术形而上学
美学体系
-
描述:
朱光潜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五彩缤纷、斑斓驳杂的丰富体系,它是多维的而不是一维的。其间错纵地交织着:深刻而玄妙的哲人学说;严肃而豁达、执著而超脱的人生态度:渊博而多向的学科知识;精当入微的叙述方法
-
海峡情思
-
作者:
蔡春生
来源:
中州统战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婀娜多姿
国民党
大别山
阳明山
海峡两岸
家境贫寒
结婚报告
民间传说
杜鹃花
杜鹃鸟
-
描述:
海峡情思蔡春生阳春三月,春树葱笼。台湾阳明山的杜鹃花开了,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婀娜多姿,一丛丛、一簇簇、笑靥迎人,象烈火、象朝霞……每年这个季节,谭先生都来这里赏花,他常常在这曲径通幽的甬道上徘徊,看着那红紫纷披、芳菲烂漫的景色,心中默...
-
武担山士来何方
-
作者:
王大炜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都城
甘肃
王妃
远古传说
成都市
华西都市报
武都
蜀王
绵竹
校勘学
-
描述:
位于成都市江汉路新华宾馆内那座小巧玲珑的武担山,当是蓉城最早的古迹之一。武担山又名武都山,扬雄《蜀本纪》云:“武都山精,化为女子,蜀王纳为妃,未几物故,王发卒之武都担土,葬于成都郭中,号曰武担。”
-
卡尔·桑德堡诗三首
-
作者:
卡尔·桑德堡
孟宪忠
来源:
译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次世界大战
民俗学者
卡尔·桑德堡
师专英语
伟大的诗人
惠特曼
长篇小说
月亮诗
马铃薯
黄铜币
-
描述:
卡尔·桑德堡(1878——1967),美国诗人、历史学家、民俗学者、小说家。1914年他的《芝加哥诗歌》发表在《诗歌》杂志上。他在一首惠特曼式自由诗《烟与钢》(1920)中歌颂了工人,在大萧条时期
-
无奈人心各参差--三只广场鸽的诉说
-
作者:
康凯
来源:
群言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鸽子
自我介绍
动物保护
上海
人民广场
广西南宁
诉说
天安门广场
上访
北京
-
描述:
鸽绕场飞翔数匝后,在天安门城楼屋脊上邂逅相遇。一只灰鸽首先自我介绍说;"我来自广西南宁,是到全国动物保护协会上访的。不知您两位是……""阿拉是上海的,"不等灰鸽说完,一只白鸽抢先
-
陶瓷窑炉园中的奇葩──略说《现代陶瓷窑炉》
-
作者:
金德健
徐秋林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烧成
略说
高校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建设
测控系统
现代陶瓷窑炉
教材内容
陶瓷工业窑炉
发展现状
历史性贡献
-
描述:
自1983年开始,许多高校陶瓷专业都陆续采用了我国著名学者刘振群教授主编的《陶瓷工业窑炉》作为本科生教材。这本书经受了十几个春秋的教学实践的考验,赢得了陶瓷专业帅生的普遍称赞,为高校教材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最近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陶瓷窑炉狈恨由我国另一位著名学者宋教授主编的。它是继《陶瓷工业窑炉》后的又一力作,是当今陶瓷窑炉百花园里一朵含苞欲放的奇葩。长期以来,许多专业课教材内容,远远滞后于当代科技发展现状,成为困扰提高授课质量的通病。而作为建材院校教学用书的《现代陶瓷窑炉》,则集中精力论述了现代陶瓷窑炉工程中的新鲜事物,具有新颖性的特色。这本书独到之处,就在于一个“新”字上。这个“新”宇,象一根红线贯穿了全书的始终,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了现代陶瓷窑炉发展的脉搏。该书共8章。编著者在第一章给论里,简明地回顾了陶瓷窑炉发展史后,又用有限的确切数字,热情地沤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精辟地论述了陶瓷烧成过程及烧成制度,扼要地介绍了评价陶瓷窑炉的标准,客观地分析了中外陶瓷窑炉总体水平。在后面的7章,则先后分别详尽地阐明了现代陶瓷窑炉燃料、燃烧系统与耐火材料,以及现代陶瓷隧道窑、辊道窑...
-
汉民族颜色文化纵横谈
-
作者:
赵新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
汉民族
社会主义
五行学说
象征意义
社会背景
文化差异
英语民族
象征着
汉语学习
-
描述:
汉民族颜色文化纵横谈赵新引言“对于色彩的喜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美感,因为色彩最能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因素,触动人的情绪。”(马克思)颜色,奇妙而复杂,赤橙黄绿青蓝紫,不仅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而且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人们用颜色来表达思想感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