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阿富汗巴米扬河谷的历史文化遗存
作者: 殷力欣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犍陀罗式佛教艺术   巴米扬石窟   希腊   三大文明圈的接触   《大唐西域记》  
描述: 本文依据自1922年法国考古队以来的历年考古成果,结合对古代文献的重新解读,着重介绍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特色,以及古代阿富汗地区作为古代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文明圈的中介和枢纽的特殊地位。阿富汗古代佛教文化遗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向世人表明:三大文明圈的互相接触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样式的传导和物质交流上,更有许多涉及各文明圈自身变化的影响,有待我们继续探讨。
戴逵“善铸佛像及雕刻”质疑
作者: 殷力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佛像雕塑   佛教雕塑艺术   《历代名画记》   《晋书》   秀骨清像   《世说新语》   元嘉十四年韩谦造像   佛教造像   戴逵  
描述: 戴逵(约326——396年)、戴颙(378—441年)父子在东晋、刘宋时代以佛教雕塑知名,在使佛教雕塑艺术汉化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第一批留下姓名的雕塑家,这差不多已是美术史论界的定论。如王子云先生著《中国雕塑艺术史》、林树中先生编著《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卷》等,均持此观点。林先生更明确指出:以戴氏父子为典型的“秀骨清像”风格雕塑的影响“遍及南朝,也影响于北方龙门石窟等处的佛像雕塑。”这种观点还散见于其他研究者对云冈、麦积山等处雕塑的研究著述中。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尚存可商榷之处。现将笔者的看法陈述如下,谨呈方家教正。 一、分析现存文献资料,戴逵“善铸佛像及雕刻”的说法并不可靠 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人。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
汉代的“亚当和夏娃”
作者: 殷力欣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当   四川彭山   丝织品   中国古代   真实主义   汉代石雕   裸体艺术   考证   出土   夏娃  
描述: 近年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有一组男女裸体陶俑。一位朋友认为,以此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对裸体艺术的禁忌并不甚严。我便出示一张图片告诉他:那些裸俑并不说明问题。考证其原貌,那些裸俑是要穿上丝织品的,称之为真实主义雕塑倒更恰当些。不过,汉代确实有大胆表现性爱的作品,这件四川彭山出土的《接吻》(或称《秘戏图》)即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