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金玉玲珑
作者: 雨庄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记     社会舆论   不知情  
描述: 明带金银饰品的风格与前代相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改宋元金银首饰的草根本色,雍容华贵,宫廷气十足,工艺上也有极大创新。 明代金银首饰在名称上有了细致的分别,大大小小的簪钗各有其名。比如,明代文献中提到的若干名目:狄髻、金丝髻、挑心、掩鬓、压发、围发、耳坠、坠领、纽扣等。“狄髻”是明代才出现的。
浅谈《金锁记》中的绘画因素
作者: 刘梅凤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形象   色彩   《金锁记》   绘画  
描述: 张爱玲被称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金锁记》堪称她精心培育的黑色玫瑰:妖娆、丰美、残酷。这部经典之作无形中渗透了诸多绘画因素:对色彩精当的运用、典型的可视形象的选取、在刻画物象时工笔和白描手法的变换,使整部小说充满着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有着独特的审美特质。
红色印记——刘海粟馆藏作品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展   水彩画   中国人民解放军   馆藏   印记   主题内涵   刘海粟美术馆   油画  
描述: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刘海粟美术馆特别举办“红色印记——馆藏作品展”。本次展览展出的40余件作品是从数千件藏品中遴选出来的.包含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这些作品主题内涵深刻.
清平乐·田园笔记
作者: 赵锡红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记   清平   田园  
描述: 不循常态,摘朵黄花戴。春暖人勤:生五彩,地气无须钱买。野花权当梅:花,桃林惊起群鸦。柳絮如尘散落,将身许给泥巴。
游沧浪亭复读《沧浪亭记》感苏公舜钦事
作者: 听雨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沧浪亭记》   复读    
描述: 未见吴江落冷枫,沧浪亭上赏春红。松苔掩映天真趣,风月相宜陶醉翁。面水时闻舟款乃,看山兀自翠玲珑。己身独善当思退,不废文章一世雄。
清代外销瓷精品赏析(下)
作者: 谢映明   来源: 客家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品赏析   外销   “海上丝绸之路”   启示作用   清代   中国梦   总书记  
描述: 本刊收藏鉴赏专栏前两期着重介绍了水车窑青瓷,后两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清代外销瓷。鉴古观今,追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理解执行习总书记“一带一路”和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伊万里风
梅州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遗址与器物
作者: 孟凡辉   来源: 客家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品赏析   外销   “海上丝绸之路”   启示作用   清代   中国梦   总书记  
描述: 明代广东瓷业有了空前的发展,流行龙窑和馒头窑,是广东历史上又一个陶瓷飞跃发展的阶段。此时期梅州各地窑口大规模烧制日用瓷和外销青花瓷。其中仿龙泉青瓷范围最广,窑址分布在大埔、梅县、蕉岭、兴宁、五华、平远等地。梅州烧制的仿龙泉窑青瓷,制作精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行销不少国家和地区。其产品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阿曼、日本均有发现。据嘉靖《大埔县志》载,大埔物产有“瓦器、碗、碟之属”,主要产地有高陂及周围光德、桃源、平原、洲瑞等乡镇,随后又扩展到三河、枫郎、双溪、古野等地。
繁华落尽见真淳 探秘“琼花真本”
作者: 宗苏琴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沁园春》     记载   扬州市   诗句  
描述: 自古以来,琼花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并传颂至今,有"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之美誉。1985年,扬州市将琼花定为市花,进一步确立了琼花的地位。作为一种古老的植物,关于琼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吕岩(洞
曲径通幽的记忆之境
作者: 商勇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视觉经验   记忆   阐释   观看   文本性   快感  
描述: 米歇尔(W.J.T.Mitchell,1942-)提示我们,观看的视觉经验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并且视觉观看参与了现代社会的建构:“我们的认识是,观看行为(观看、注视、浏览,以及观察、监视与视觉快感的实践)可能与阅读的诸种形式(解密、解码、阐释等)是同等深奥的问题,而基于文本性的模式恐怕难以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视觉识读能力’。“新文化史研究和图像史料的提倡者彼得·伯克(Peter Burke,1937-)
绘画手记
作者: 郑金岩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精神   绘画语言   艺术家   内心体验   手记   画面  
描述: 艺术家对一个题材的内心体验的深度,决定了画面感染人的程度,绘画语言的深度决定绘画精神的深度。精神应该通过整个画面要素的综合产生出来,不是局部,是整个画面在说话,它是一个整体。一幅饱满的画是一棵有机的生命之树,是一阵浓郁深沉的芬芳,是一座洪钟,使你感到轰鸣,是一堵墙,你不能穿过:一束光,你不能凝视;一股能量,使你颤抖。你把你的视觉、听觉、触觉,你的内在本性和灵魂都提到了"布上"。绘画过程是一种祈祷、赌注,一种千方百计,一种奋争。但它要靠精神的"安定"达到。好的画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完成的,它是从一团混
< 1 2 3 ... 28 29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