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福特Ka微型轿车
作者: 蓝天   来源: 微型轿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市场   汽车   福特牌   微型轿车  
描述: 福特公司海外分公司的车名总让你有一种异域风情译不出来的感觉。象蒙迪一样,Ka也给你一种德国人念Car的味道。是否Ka比Car更显几分日耳曼姿色,玲珑而又不失大家儿安全风范,只有乘坐一下才能详细评说。至于它的译名只好诠译为卡了。卡是由生产蒙迪的德国福特工厂(Ford-werkeAG)生产的。该厂1996年 卡和蒙迪、节日等车产销量已超过400 000辆。
The Individual and the Authoritiesin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ought
作者: 张伟仁   来源: 台大法学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雕塑  
描述: 這是作者於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在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學論壇」所作的演講。 近人分析傳統的中國政治,都認爲統治者權威過重,並認爲問題出在儒家思想。這種想法是不確當的。 傳統中國的統治者權威過重,人民被迫絕對地服從政府,而政府的作爲可以完全忽視或極少顧及民意,確係事實。但是古代儒家的主張與之正好相反:孔子認爲人雖有智、愚、善、惡,但其本性是相近的,所以人人都應該以心比心,消極地做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積極地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又認爲雖然君、臣、父、子職責不同,但是在社會中各有一定的功能,所以應該各儘本分,互相尊敬。 孟子更明白地子說明瞭社會分工的必要,所以他認爲君民之間的關係是互需、互利的;但是因爲他相信人性本善,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政府的功能極爲有限,所以他又有「君爲輕,民爲貴」之說,主張統治者不僅要尊重人民,並且要努力地爲他們謀福利。假如統治者濫用權威,殘賊人民,便成了「一夫」,人民可以起而誅之。 荀子認爲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外在的規範、帥友的教導和自我的修養,在獲得充分的教養之後,人人皆可以爲堯舜,進而教導他人,治理國家。所以統治者是爲人民的需要而存在的。但是一般的君主未必有這樣的教養,倘若其作爲失當,臣民不可盲目地服從,而應「從道不從君」,身爲官吏者更應爭、諫、輔、拂,使君主免於過錯。荀子沒有主張暴君放伐,但是他警告說:「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統治者殘害人民,便有覆亡的危險。 依據以上的分析,可見古代儒家認爲君民關係不應該是一面倒的主宰和屈從,而應該是相對的互需和互重。 其實古代思想家中,除了儒家以外,大多也不支持過度權威性的統治。莊子認爲世間的是非、善惡都是相對的。任何人想以一己之見加諸他人必然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他主張絕聖棄智,廢除權威和法令。在此理想實現之前,政府應該儘量避免擾民,做到「上如標枝,民如野鹿」;人民則應該儘量拒絕官職和財富的誘惑,以免受統治者的控制,假如爲情勢所迫,無法全身而退,則避隱、佯狂、甚至自殺,都比失去自由和尊嚴好得多。 老子和莊子一樣希望人民能免於暴君、昏主的迫害,但是二人的理論至此便分道揚鑣了。老子不認爲人民在擺脫從威的控制之後,可以各行其是,而應該拋棄了既有的知識和是非,跟隨一個真正的聖人,進入他所認定的理想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民無知無識,無憂無慮,然活得像嬰兒一般。假如有人不肯服從,不願接受那樣的生活,聖人便「鎮之以無名之樸」,使之就範。這種理論雖然有助於極權統治,但是它有一個重要的前提:統治者必須是一個真正的聖人,一般的統治者是不能享有聖人的權威的。 墨子主張「上同」,當然是支持政府權威的,不過他強調天子應上同於天,而「天志」愛民,所以政治應以民意爲依歸,君主不可濫用權威,暴虐人民。 真正主張權威統治的是法家。因爲他們處在國際間弱肉強食,國內「上下一日百戰」的「大爭之世」。君主希望鞏固其地位必須鎮壓世襲的貴族而直接地控制人民。爲了這個目的,法家勸他廢除已有的傳統規範,使他所制訂的法律成爲唯一的行爲準則;此外他們還強調絕對的君權:韓非將君主比作帽子,臣民比作鞋子,說「冠雖穿弊,必帶於頭;履雖五彩,必踐於地。」 韓非這種說法並未完全爲時人所接受。有些人還是認爲權威是應腐敗和暴虐而引起了革命,其後又爆發了內戰。在這過程中許多人曾經努力想爲中國政治另覓新徑,他們絕大多數都認爲應該走向民主、法治,但是經過將近百年的嘗試,只帶來了一些膚淺的改革。幾千年來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政治權威的集中和濫用-依然存在如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爲民主、法治是西方的產物,與其歷史、文化有密切的關係。雖然其基本精神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何付諸實施,未必只有-途。西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的國家或許可以有不同的走向民主、法治的路。可借現在還沒有人找出不同於西方所走的路。假如目前不得不走這條西方的路,便必須具備和西方人相似的觀念和心態。近代中國之所以沒有能夠切實施行民主、法治,就是因爲制度和法律難然改了,人們對於權威和規範的觀念還沒有改,所以只能模仿一些西方的表像,東施效顰而已。怎樣才能改變傳統的觀念?應該仔細地加以分析,找出其中有益及有害於民主、法治基本精神的部分。有益者加以發揮,有害者加以革除。依照本文的分析,強調人的尊嚴,人人各有相對職責的正宗儒家學說是有益的;鼓吹三綱五常、尊君卑臣的商韓、董仲書以及宋明理教的學說是有害的。希望有識之士能一起來發揮正宗的儒家學說,在我國固有的思想基礎上建立起適合我國的民主、法治。
中国传统思想里的个人和权威
作者: 张伟仁   来源: 台大法学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雕塑  
描述: 这是作者於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论坛」所作的演讲。近人分析传统的中国政治,都认爲统治者权威过重,并认爲问题出在儒家思想。这种想法是不确当的。传统中国的统治者权威过重,人民被迫绝对地服从政府,而政府的作爲可以完全忽视或极少顾及民意,确系事实。但是古代儒家的主张与之正好相反:孔子认爲人虽有智、愚、善、恶,但其本性是相近的,所以人人都应该以心比心,消极地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积极地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又认爲虽然君、臣、父、子职责不同,但是在社会中各有一定的功能,所以应该各尽本分,互相尊敬。孟子更明白地子说明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所以他认爲君民之间的关系是互需、互利的;但是因爲他相信人性本善,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政府的功能极爲有限,所以他又有「君爲轻,民爲贵」之说,主张统治者不仅要尊重人民,并且要努力地爲他们谋福利。假如统治者滥用权威,残贼人民,便成了「一夫」,人民可以起而诛之。荀子认爲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外在的规范、帅友的教导和自我的修养,在获得充分的教养之後,人人皆可以爲尧舜,进而教导他人,治理国家。所以统治者是爲人民的需要而存在的。但是一般的君主未必有这样的教养,倘若其作爲失当,臣民不可盲目地服从,而应「从道不从君」,身爲官吏者更应争、谏、辅、拂,使君主免於过错。荀子没有主张暴君放伐,但是他警告说:「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残害人民,便有覆亡的危险。依据以上的分析,可见古代儒家认爲君民关系不应该是一面倒的主宰和屈从,而应该是相对的互需和互重。其实古代思想家中,除了儒家以外,大多也不支持过度权威性的统治。庄子认爲世间的是非、善恶都是相对的。任何人想以一己之见加诸他人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他主张绝圣弃智,废除权威和法令。在此理想实现之前,政府应该尽量避免扰民,做到「上如标枝,民如野鹿」;人民则应该尽量拒绝官职和财富的诱惑,以免受统治者的控制,假如爲情势所迫,无法全身而退,则避隐、佯狂、甚至自杀,都比失去自由和尊严好得多。老子和庄子一样希望人民能免於暴君、昏主的迫害,但是二人的理论至此便分道扬镳了。老子不认爲人民在摆脱从威的控制之後,可以各行其是,而应该抛弃了既有的知识和是非,跟随一个真正的圣人,进入他所认定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民无知无识,无忧无虑,然活得像婴儿一般。假如有人不肯服从,不愿接受那样的生活,圣人便「镇之以无名之朴」,使之就范。这种理论虽然有助於极权统治,但是它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统治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圣人,一般的统治者是不能享有圣人的权威的。墨子主张「上同」,当然是支持政府权威的,不过他强调天子应上同於天,而「天志」爱民,所以政治应以民意爲依归,君主不可滥用权威,暴虐人民。真正主张权威统治的是法家。因爲他们处在国际间弱肉强食,国内「上下一日百战」的「大争之世」。君主希望巩固其地位必须镇压世袭的贵族而直接地控制人民。爲了这个目的,法家劝他废除已有的传统规范,使他所制订的法律成爲唯一的行爲准则;此外他们还强调绝对的君权:韩非将君主比作帽子,臣民比作鞋子,说「冠虽穿弊,必带於头;履虽五彩,必践於地。」韩非这种说法并未完全爲时人所接受。有些人还是认爲权威是应腐败和暴虐而引起了革命,其後又爆发了内战。在这过程中许多人曾经努力想爲中国政治另觅新径,他们绝大多数都认爲应该走向民主、法治,但是经过将近百年的尝试,只带来了一些肤浅的改革。几千年来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政治权威的集中和滥用-依然存在如故。爲什麽会有这样的结果?因爲民主、法治是西方的产物,与其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其基本精神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何付诸实施,未必只有-途。西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国家或许可以有不同的走向民主、法治的路。可借现在还没有人找出不同於西方所走的路。假如目前不得不走这条西方的路,便必须具备和西方人相似的观念和心态。近代中国之所以没有能够切实施行民主、法治,就是因爲制度和法律难然改了,人们对於权威和规范的观念还没有改,所以只能模仿一些西方的表像,东施效颦而已。怎样才能改变传统的观念?应该仔细地加以分析,找出其中有益及有害於民主、法治基本精神的部分。有益者加以发挥,有害者加以革除。依照本文的分析,强调人的尊严,人人各有相对职责的正宗儒家学说是有益的;鼓吹三纲五常、尊君卑臣的商韩、董仲书以及宋明理教的学说是有害的。希望有识之士能一起来发挥正宗的儒家学说,在我国固有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我国的民主、法治。
地方税宣传讲座·第十四讲 印花税(下)
作者: 徐德忠   来源: 上海财税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纳税凭证   会计核算范围   地方税   税务机关   流动资金   资金总额   印花税票   分类帐簿   贴花   固定资产原值  
描述: 地方税宣传讲座·第十四讲 印花税(下)
高雅的形式──新亚汤臣大酒店简介
作者: 陈文竹   来源: 时代建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酒店   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  
描述: )。二十三医为总统摹肩、R肿11餐厅等。酒店大堂设百多台观光电梯,在高中庭中升降,翌p花园及合层置晋王开的走廊栏杆尽收眼蜃,为高中度增加了初感。直面通过梁翌的动后没夜,任鲁格和雷面颊后进退,形成浮雕式造型利
水晶之塔智慧之光:新金桥大厦建筑设计构思试析
作者: 何弢   来源: 时代建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楼   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   办公楼  
描述: 是一座屹立在浦东金桥大地上的水晶之塔,塔楼主体结构采用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钢结构梁柱楼板体系。别具匠心的建筑设计构思冲破一般高层设计的框框,创造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用不同功能的塔楼迭加成为一幢
宋式彩画设计
作者: 杜恒昌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彩画   建筑装饰  
描述: 宋式彩画设计北京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油漆彩画装饰分公司杜恒昌宋式彩画在我国是比较早期的彩画,现存不多,在山西地区还有少量彩画存在。它装饰于梁柱,枋板,而且做法也有许多种,主要做法有:五彩编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结华装、杂间装、丹粉刷饰、黄土...
天人合一
作者: 陶海心   来源: 中国青年科技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信息化产业   天人合一   视觉语言   科学的春天   网络文化   科普刊物   设计思想   办刊思想   国际互联网络  
描述: 有的读者朋友对这两期《中国青年科技》杂志的封面很欣赏,询问设计思想,在这里我就此谈谈想法。 一本刊物的封面,应该准确地反映办刊思想,把编辑人员的追求和情感用视觉语言传达给读者,如果这种传达是成功
五彩斑斓的迪雅哥:意大利珠宝设计大师迪雅哥·巴比和他的作品
作者: 晓珺   来源: 中国商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工艺设计   世界级   珠宝   模特   好莱坞电影   意大利   爱物   大师   作品  
描述: 迪雅哥·巴比(Diego Per-cossi papi)是当代世界闻名的意大利珠宝工艺设计大师,他的作品曾出现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出现在纽约畅销杂志封面上,还是巴黎、米兰、纽约世界级服装展示会上模特
156m隧道窑窑底压力平衡技术
作者: 安玉兰   来源: 中国设备工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压力平衡   冷却带   窑上   预热带   设计产量   烧成带   碱性耐火材料   窑车   窑底   高温风机  
描述: 我厂156m隧道窑是以重油为燃料烧制碱性耐火材料系列制品的大断面中温隧道窑.由于该窑窑底密封不严,整个窑底泄漏,所以在1986年采用窑底压力平衡技术对其进行了改造,消除了该窑预热带断面温差,防止了火焰下窜烧坏窑车,提高了窑车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漏失,降低了燃耗,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1 2 3 ... 13 14 15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