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从当代工笔花鸟色彩语言嬗变看高校工笔花鸟色彩教学
-
作者:
索继明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工笔花鸟
色彩语言
嬗变
-
描述:
色彩语言是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创新的一个侧重点,随着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新材料、新技法的不断完善,高校工笔花鸟画色彩教学也应调整陈旧的教学观,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具备新的美学观和创作意识,以促使高校工笔花鸟画色彩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
欣遇美雕塑
-
作者:
王廓
陆奕同
蓝萱
来源:
大学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水
色块
发言为诗
诗神
数学爱好者
在心为志
诗魂
复旦诗社
视觉张力
哲学学院
-
描述:
漫步校园,那些散落在角落里的雕塑抽象流畅的线条、纯净质朴的色块,会让你欣于所遇。"雕塑带给人一种永恒的美感,它一直在那里不会消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郑召利老师谈起雕塑时,仿佛谈起了熟悉多年的朋友。一件好的校园雕塑作品能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视觉的焦点,又能以其视觉张力作用于校园环境,并与之协调、融为一体,让人得到一种很好的视角愉悦空间,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郑
-
新彩装饰的审美意蕴
-
作者:
曹江
陈美玲
王雄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陶瓷
新彩
意蕴
-
描述:
从古至今中国对美的意蕴都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陶瓷装饰之美也是源远流长。新彩则是陶瓷装饰中的其中一种,新彩装饰的手法门类是多式多样,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并受到广泛赞美,并在陶瓷装饰领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油画作品的装饰性语言风格
-
作者:
俞朝彪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风格
装饰性
油画
-
描述:
油画是社会大众之间最为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形态也是多样化的。在油画创作中,它反映着当今社会所彰显出来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多种时代的特色。装饰性语言是油画中的一种特殊艺术表现形体,它具有
-
浅议油画色彩结构中的秩序
-
作者:
薛瑛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艺术表现力
色彩美
油画艺术
历代画家
色相对比
色彩运用
德拉克罗瓦
审美价值
形式美感
-
描述:
都具有形成其个性特征的某些要素,要想巧妙地调配和运用丰富复杂的色彩,达到色彩表现的预期效果,就需要在画面中建立起和谐的色彩形式语言,这也正是画面色彩秩序感的建立。本文主要探讨油画艺术创作中关于画面色彩秩序感的问题。
-
浅析书法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
作者:
陆军
赖华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艺术
品格修养
陶艺家
现代陶艺
陶瓷绘画
装饰技法
审美趣味
艺术创作
艺术语言
精神意蕴
-
描述: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品格修养,作者通过线条的枯润、粗细、浓淡、轻重缓急等来表现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等。且将书法的艺术语言、理论、装饰等运用于陶瓷艺术之中
-
文学的救赎(上):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莫言
红萝卜
黑孩
-
描述:
吗?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没有任何获救的可能,倘若"救赎"能从遥远的天边,稍露一点气息,也会使濒临死亡的生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
-
文学的救赎(下):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残缺
莫言
意志力
-
描述:
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
-
梁刘忠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
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
艺术创作
艺术语言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梁刘忠 江西省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教于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多年,擅长陶瓷人物、花鸟画创作,善于吸收名师的优长,充实自己的艺术语言,作品构图讲究,藏巧于拙,
-
笔墨写春秋清气留乾坤
-
作者:
傅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伯年
金石味
张志安
八大山人纪念馆
形式规律
吴昌硕
胡献雅
艺术语言
景德镇陶瓷
画如其人
-
描述:
胡献雅先生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但我对先生的思念却日益浓烈。这么多年来,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诲亦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斯人虽已逝,可他甘于清贫,献身艺术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先生生于1902年,1996年他以95岁高龄在景德镇逝世。先生中等个子,但看上去高大,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并透着深邃、智慧的目光,在他慈祥又略带消瘦的脸上,常常留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
1
2
3
...
6
7
8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