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413 条
-
论油画语言的形成(下)
-
作者:
刘延明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理论依据
艺术风格
-
描述:
有关绘画艺术风格形成方面的论著大都着眼于美术学方面的研究,但是对艺术家个人心理内在因素、艺术家所处社会文化状态和自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无疑是较为完整的论述,它涵盖了心理学、美术学和社会学3方面的范畴,可以为艺术风格方面的研究提供较全面的理论依据。
-
肌理美是雕塑作品的重要艺术表现
-
作者:
文兰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材质
艺术世界
艺术家
艺术创作
雕塑家
艺术语言
作品
雕塑艺术
表面肌理
-
描述:
在艺术世界中,材质,作为艺术语言的媒介,它具备光影、轮廓、影像、动态、重心、形体、体量、色泽、肌理等特性。透过它,可以反应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它,可以抒发出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材质,作为一种媒介手段,给艺术品增添更多的亮点。在雕塑艺术中,我们说雕塑的语
-
浅谈油画教学中的绘画语言的形成
-
作者:
刘晓峰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宗教教化
中国艺术
工具材料
审美取向
个性化
油画教学
-
描述:
凡.高认为:"色彩是非自然主义表现的直接工具,是精神领域诉说人类命运真相的预言者。"塞尚的语言,讲究的是空间组合,强劲的色彩节奏,低明度的用色贯穿整个画面,浑厚严谨的笔触堆砌和重叠,构建成超越自然
-
我画白描:对线的认识
-
作者:
杨悦浦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严寺
长时间
认识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家
艺术创造
白描
艺术语言
线条
中国美术
-
描述:
结缘白描从接触到中国传统绘画开始,我就知道线是必须要把握的艺术语言。线是什么?本质是什么?线有历史吗?这样的问题,我这个学油画的人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关注过。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山西大同举办会员
-
何多苓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严寺
长时间
认识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家
艺术创造
白描
艺术语言
线条
中国美术
-
描述:
何多苓 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家的代表 1948年生于成都,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一时。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颠覆其一贯恪守的焦点透视法则,首次使用双重空间的处理手法,更为趋近中国古典绘画风格。从《婴儿系列》到《家族系列》,多年来何多苓的当代艺术创作从未停滞过。他的画风20年来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变化。如《春风已经苏醒》《生命》《向树走去》《冬日男孩》《红色天气的马》《乌鸦与女人》《后窗系列》《偷走的孩子》《迷搂系列》《庭院方案系列》《小蚊》《凯文》、连环画《雪雁》与《带阁楼的房子》等。每个时期的变化都有着不同的主题与绘画性的探讨,唯一不变的则是神秘忧郁的当代气质。 何多苓 续小强 隔了许久,再听当时与何多苓在“白夜”聊天的录音,感觉特别的恍惚。那日“白夜酒吧”人声鼎沸,我俩坐在一个角落里,在一瓶啤酒的时光中,泡沫轻逸,酒花散淡,窃窃私语如密谋般。何多苓不时起来要和他的一些大朋友、小朋友、男孩子.女孩子应酬,碰杯,合影,或是聊上两句什么。他已是花甲之年,我未见过亦未听说他过去时代的模样和情状,我只看到,他平易、从容,随和.可亲。他的声音浑厚,但异常简洁,在他面前,我反倒成了一个聒噪的演讲者。 在我看来,一切的艺术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艺术当然有赖于技艺,技巧的学习,磨练,但一切艺术的根底,一切艺术的力量,都应该是指向人心的,摄人心魄的。投射于心,所起的咫尺波澜,大概就是美好艺术的效果。你可以不会画,不会操作,但你一定能够看到。 何多苓的这些新作,或许会伤害到许多人的眼睛,或许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悦。怎么说呢?“伤害”,以及“不悦”,其实也是艺术效果的一部分,这总比无动于衷、行尸走肉般好吧。不过,我们似乎更应该细细地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具有深沉丰富的感情,大概是所有艺术家的共性。但抒情的方式,还有大不同,这便是艺术家彼此区分的个性化的标识。如此抒情的个性.却并不完全是从学习和知识中获得的,更依赖于天性,发现、把握、呵护、喂养、坚持。何多苓的抒情个性,是更接近于诗性的一种表达,他迷离的特质,让粘稠的油料也变得灵动起来。
-
艺术有毒
-
作者:
Fan
杨千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光灯
装置艺术
综合材料
混合体
观看方式
建筑博物馆
艺术语言
当代艺术家
江苏省美术馆
尽情发挥
-
描述:
杨千作为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家,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多个阶段,他曾坦言在当今这个时代的创作氛围是他最能尽情发挥的时代。杨千的作品是实验性的,是装置、雕塑、绘画等多元形式的混合体。他通过对材料的转化,用解构材料的现实意义来表达他对于社会的深入观察,揭示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
古怪的错觉
-
作者:
郝斌
Folkertde Jong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艺术
国际当代艺术
装置艺术
聚氨酯泡沫
中国厦门
艺术管理
聚苯乙烯泡沫
艺术语言
个人专著
人物形象
-
描述:
艺术家Folkertde Jong出生在荷兰,早在2003年他就参加了在中国厦门举办的"海洋和音乐雕塑艺术展",随后又多次在上海等地举办展览。作为欧洲当代艺术的先锋代表,Jong的装置艺术给中国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思考。
-
陶瓷文化译境中的文化关联
-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信息
关联性
陶瓷文化
跨文化交际
翻译实践
文化关联
目的语
文化翻译
语言学家
-
描述:
自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于1986年提出关联理论以来,关联理论就用以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实践。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交际理
-
青花瓷器与家居装饰的文化融合
-
作者:
龙德明
邹乐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青花瓷器
艺术
家居装饰
-
描述:
、多元的装饰形式。因此,我们对于现代青花装饰形式语言的研究可以从现代青花中几个大的装饰主流形式入手,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创新、发展出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做准备。
-
观念的维度——当代雕塑创作的观念表达
-
作者:
项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实验
观念表达
雕塑创作
-
描述:
在当代雕塑艺术的语境下,当代雕塑观念表达是从视觉审美走向观念的构造过程,强调一种概念被瓦解之后的思想表达,传统形式被解体之后的观念重构。本文章旨在通过当代雕塑观念表达样式的分析,当代雕塑语言实践的体验和当代主题的表达,来感悟当代雕塑观念表达领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