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孙秋爽:千万次敲打中体味金属
作者: 孙秋爽   来源: 大学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蜡模   高考录取   日本传统   正十二面体   器型   正二十面体   艺术语言   正八面体   正六面体   精密铸造  
描述: 四年前,面对高考录取通知书上的“工艺美术方向金属艺术专业”其实我是凌乱的,我只知道自己上了梦寐以求的清华美院。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之后,我发现金属浮雕、图案课、雕蜡精密铸造等,看上去可能有点枯燥的课程,我却像着了魔似的每天泡在工作室里,沉浸在创作的喜悦当中。
欣遇美雕塑
作者: 王廓   陆奕同   蓝萱   来源: 大学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水   色块   发言为诗   诗神   数学爱好者   在心为志   诗魂   复旦诗社   视觉张力   哲学学院  
描述: 漫步校园,那些散落在角落里的雕塑抽象流畅的线条、纯净质朴的色块,会让你欣于所遇。"雕塑带给人一种永恒的美感,它一直在那里不会消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郑召利老师谈起雕塑时,仿佛谈起了熟悉多年的朋友。一件好的校园雕塑作品能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视觉的焦点,又能以其视觉张力作用于校园环境,并与之协调、融为一体,让人得到一种很好的视角愉悦空间,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郑
思政课,拍MV,绘画,摄影,雕塑……
作者: 尹颖尧   来源: 大学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水   色块   发言为诗   诗神   数学爱好者   在心为志   诗魂   复旦诗社   视觉张力   哲学学院  
描述: 刘梦玲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华表,他这门课一共有三个班。其中,一个班由220多位美院新生组成,另两个班(刘梦玲是其中一个班的学生)由清华大学400多名来自各个专业,如工程物理系、环境学院的大一学生自由选课而成。华老师讲这门课有不少年头了,他会根据时政热点,设计生动的学习形式。2015年恰逢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华老师的课以“山河浩气”为主题,美院新生或单独创作,或集体合作,运用各自的绘画、书法、雕塑、染织、陶瓷、海报、工业设计、多媒体和摄影等专业技能,创作一个个抗战艺术品,而另两个班的学生三五人一组,从总体创意到作词、编曲,从配乐演唱到录音、录像,他们走出室外取景摄像,回到校园整合编排,制作出一件件MV作品。
《品尝家》一文赏析
作者: 刘运腾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匠心独具   语言生动   大学英语   特定环境   小老头   生活小事   叮当声   同情心   逼真可信   女店员  
描述: 生活如海,世情如潮。我们应该怎样去洞察这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微妙灵动的人心?《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七单元《TheSampler》(《品尝家》)一文的作者,十分机敏地把这一镜头拍摄了下来。角度小巧,文笔精炼,却直指心灵深处,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圣...
失去“颜色”的颜色词
作者: 缪秋明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喻用法   表达色彩   表示颜色   间接关系   实际运用   缺乏经验   无铅汽油   颜色词   色情电影   语言发展  
描述: 、凶恶、不光彩,绿色green表示青春,幼稚,等等。但是,有些表示颜色的词在实际运用中已失去了“颜色”或者和“颜色”只是间接关系。如:(1)green hand缺乏经验的人;②the green
意象化——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精神回归
作者: 段飞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1问题的提出当我们梳理西方绘画史到达近现代,我们发现西方艺术的现代走向越来越接近中国数千年以来的艺术理想,"抛弃了再现性因素,显性的形式美因素和技艺性因素,而寻求摆脱了物象模拟之后的纯粹化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表现,这似乎与中国画那种始终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的艺术理想有了某种共谋性,从而具有了接近与对话的可能"。
“超写意·架上艺术”何为?:序《’2011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我从2003年以来,就一直坚持在做"中国版本"——这一思路的系列展览。迄今为止,已做了五回展览(这一次的"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已是第六回展览),其中最有代表性、份量最重的是2007年5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所做的"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在这个展览上,既有架上艺术,也有装置、影像等观念艺术。2009年,我曾配合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做了一回"文脉精神"的油画专题展览。但这次展览之后,我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就想把纸本(水墨)艺术也包括进来做一个布面(油画)与纸本(水墨)的对比或称对话展,从而为考察、研究这两大领域内的转型课题提供一份可以深入讨论又相对充分的案例,岂不是很有意思?
刘勇访谈:马老师的现代教育精神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王):很高兴今天能够采访到川音成都美院油画系系主任刘勇老师,您好!刘勇(以下简称刘):你好!王:您是四川美术学院78级的学生,您在未进入美院时就认识了马老师,能聊聊您和马老师是如何结下师生缘的吗?刘:说起和马老师的关系源远流长。在我十三四岁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马老师被调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搞创作,而我父亲是那里的馆长,马老师创作《重庆谈判》的整个过程我都在现场。那时我还没学画画,在那几个月当中
王承云访谈:马先生永远年轻的心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鹭"):王老师,您好!请问你是怎么认识马先生的?王承云(以下简称"王"):我是1982年考进四川美院的,那时正值77级毕业。我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德国。大概15年后,我回来看"首届成都双年展",在那里碰到了马老师,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川音成都美院参与教学实验,于是我先在川音成都美院搞了一个讲座,讲座以后,马老师又提出让我给他们搞个实验班,到2004年,油画系实验班才正式开课。鹭:您当年在川美读书时,对马老师印象如何?王:当时,四川美院的实力很强,而我的年龄还很小,很多年长的
叶永青访谈:教育开拓者:敏锐严谨的“鹰师”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王):很高兴采访到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老师,您能聊一下您刚入学的时候,初次见到马平先生是什么样的印象吗?叶永青(以下简称叶):第一次见到马先生,是刚考入美院路遇先生——他看起来很高,很帅,比我们要年长,是一个英气逼人的美男子。记得我早期画画时,是属于典型的"野路子"派,因为当年我在昆明那座小城市里,要想找到一些跟艺术有关的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既难找到好的老师,又难找到好的资料。当时唯一一个与艺术有关的重要资源,就是这座城市中心的邮电局,这里偶尔会卖几本画刊、画报,有一本是浙江的《工农兵画报》,另一本是川蜀的《四川画报》。我偶尔会在《四川画报》上看到一些油画,其中就有马一平先生的,画的非常潇洒帅气。当时的绘画风格普遍存在着"文革"后千人一面的"红、光、亮"的特点,但每个艺术家还是会尽量的流露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表达方
< 1 2 3 ... 38 39 40 ... 777 778 77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