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我要成功 刘梅:我在美国当“荸荠公主”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思维   形式语言   意象造型  
描述: 然玉 惊奇发现,美国人个个爱种菜 现年29岁的刘梅出生在广西南宁市郊区,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自留地,种些当季的瓜果蔬菜,平时她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劳作。 上学后,刘梅不再有太多时间“混”在地里,不过每次读书读累了,她仍喜欢到自留地里看看蔬菜。有时候正值黄瓜生长的季节,干脆就把藤上的黄瓜摘下来,也不洗,只把上面的刺弄掉就啃,这种田园生活让她感到很惬意。后来刘梅家搬进了市区,那段自家种菜自家吃的时光,从此就成了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2003年从国内一所农学院毕业后,刘梅到美国卡斯特恩大学就读。有趣的是,她发现离学校不远的公园旁边,有一大块茂盛的绿地,被一排排铁桩与铁丝分割为许多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约十米见方,上面种植着各种蔬菜。这是出租给市民的菜地,每块地的年租金50美元,租用者可以任意种植。 空地中央有一间无人值守的小屋,里面放满了挖土翻地用的铁铲、锄头,铁耙等各类工具。小屋门上挂了一把4位数的密码锁,租了地的人会获知铁锁的密码,下地时不必带任何工具。地里有浇水用的自来水移动软管,用水都是免费的。浇水时,只需将软管拖到自己的地里,拧一下水龙头即可完成。 没想到,在美国竞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种菜梦!刘梅当即租下一块地,将种子随便撒进肥沃的土壤。不多久,地里就冒出了绿油油的菜苗,长势喜人。在这里,种植任何东西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一一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不使用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正常生长的物资,让瓜果蔬菜遵循自然规律自由生长;如果干活干累了,还可以邀请隔壁的老美“地主”席地而坐侃大山,交流种植经验的同时,她甚至还学到不少当地俚语。 几个月后,红彤彤的西红柿和辣椒桂满整枝,旁边还簇拥着绿油油的白菜与菠菜。美国的蔬菜很贵,这小小的菜地为刘梅省了不少钱,也让她在大饱口福之余,体验到了“自给自足”的乐趣。 傍晚散步时,刘梅惊奇地发现,许多美国主妇和她一样,也对种菜情有独钟。不少人家的前庭后院都种上了豆角、南瓜和土豆等。自己种的吃不完,还可以拿到早市上去卖。刘梅经常看见那些鲜嫩欲滴的蔬菜前写着一行小字“早上刚从田里摘下”。而附近的市民,也纷纷拉着小车来大采购,那种景象就如中国乡村的赶集一般热闹。这些新鲜果蔬绝对“有机”,再加上充分吸收了北美灿烂的阳光精华,嫣红紫绿,煞是好看,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 时间不长,刘梅就被这种充满浪漫情调的“农夫生活”所吸引,不由想到,如果自己有几十亩田地,做个小农场主该多棒! 经营农场,不种蔬菜种荸荠 因为是学农业的,平时刘梅和同学有不少机会到美国的一些私人农场打工实习。最好玩的是第一次到SAPR农场去摘菜,由于路远,需要住在农场边上,所以大家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买下一顶可以隔成“三室一厅”的帐篷,一人一个睡袋,听说那里有游泳池,女孩子们马上再买一套泳装,临行前大家再海吃一顿,像要去野营般兴高采烈。 到了那里才发现,番茄都养在暖棚里。采摘时要弯腰低头不说,而且暖棚里空气不流通,头顶太阳又晒得很,简直闷死了。几天下来,刘梅和几个同学就变成了“非洲人”。 后来到果园里劳动,刘梅原以为会轻松些,谁料这里蚊虫肆虐,一天下来她就被叮得浑身发痒,只好用“蚊不叮”一通乱抹。后来刘梅学乖了,用长袖,长裤、帽子、手套,把自己从头到脚包了个严严实实。其间因受不了这种苦,一起来的同学纷纷逃离,最后只有刘梅一人坚持了下来。 农场主约翰曾在北京留学,对中国知之颇多,他会经常问起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也会跟刘梅讨论唐太宗李世民或大清王朝的康熙。夫妻俩最喜欢刘梅把头发包起来,像电影中的村姑那样,扯开嗓子吼几句中国的民间小调,这时二人会像孩子般情不自禁地随之舞蹈。 这样的生活,淳朴中带着自然的野性,令刘梅感到快乐之极。尤其是晚上,坐在藤制的椅子上看着星星铺满天空,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田园空气,远离城市中的纷纷扰扰,这里的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澄净。刘梅越来越享受这种安静单纯的农庄生活。 一次,刘梅告诉这对美国夫妻说,她很想与他们为邻,在这里租块地种菜。没想到,女主人艾莎十分高兴地说:“太棒了,我们也希望能和你这个中国天使朝夕相处。但愿这不是开玩笑。”? 由于美国土地很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场到城市发展,所以,土地租金很便宜。但经营农场需要购买拖拉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对一名穷留学生来说,这笔投资可不是个小数目。见她愁眉不展的样子,约翰先生豪爽地说:“创业之初,不必什么农具都买,你可以先租用我们的。不过因为大家都是朋友,我会像中国的雷锋那样,做好事不收费用……”刘梅喜出望外。 2006年,取得农业硕士学位后,在约翰夫妇的帮助下,刘梅很快在当地租到了50英亩土地,并争取到一笔小额农业贷款。她没有像当地农场主那样种西红柿和西兰花之类的蔬菜,而是全部种上了中国的荸荠。此举令这对美国夫妻十分惊讶。 原来,到美国不久刘梅就发现,当地华人买不到从远东进口的许多食品,短缺食品之一就是荸荠。中餐馆对荸荠的收购价很高,直觉告诉她,这应该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后来刘梅又从网上得到一条信息: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实验站已有多年在小块田地种植荸荠的经验。刘梅马上拜访了农业部的实验站,负责人很高兴地把种植荸荠的相关经验告诉她,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财富,同时还说,当地的气候正适合种荸荠。根据负责人的预测,一英亩地每年可以出产将近2万磅(相当于九千多公斤)的荸荠。按每磅3美元计算,每英亩的产值就高达6万美金,可以说利润高得惊人! 但由于种植荸荠管理起来挺麻烦,需要很多人工,再加上不懂相关技术,所以美国农场主都不愿种。当地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因需要大量荸荠而在市场上又买不到,不得不亲自种。 这些信息,让刘梅兴奋不已。在美国大面积种植荸荠还没有人尝试过,她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梅坚信,这是个很有“钱途”的创业项目。 “地下雪犁”让她收获百万美金 在美国,最贵的就是人工,好在旁边有个墨西哥,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华人,都喜欢雇用墨西哥人。墨西哥阿米哥(西班牙语里对朋友的昵称)工钱便宜不说,只要让吃饱吃好,他们劳动起来手脚利索、干劲十足,只是一旦想家,拍拍屁股就走。不过,几天后他们又会在田埂间出现,八成是花光了钱,又回来挣。 最初刘梅雇了10名墨西哥工人,他们工作非常努力,而且只有在午饭时才休息一次。一天,有个工人违反了工作规定,在劳动时间喝得酩酊大醉,刘梅不仅没有按合同规定给予惩罚,还让他提前下班休息,并支付了全天的工资,大家都很感动。 由于刘梅支付的报酬比其他农场高,一天傍晚,有个叫努拉的白人农场主对她说:“听说你付高工资给那些墨西哥工人,这使当地的农场都觉得不安。”女孩没有与对方争辩,因为她觉得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工人好,人家的工作热情才会高涨,自己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见这位中国女孩不买自己的账,努拉十分生气。他第二次来的时候,见刘梅正带着一帮人割杂革,便在一旁说风凉话:“你租了一个毫无价值的农场。不信瞧着吧,刚把野草割掉它们转眼间又在你背后长起来。” 不久,这家伙又发现了一个漏水的问题。他查看了田埂上的洞,说:“这些是蝼蛄挖的洞,它们在夜里活动,呵呵,你无法对付它们!”看到他幸灾乐祸的样子,刘梅十分生气。但她毕竟是卡斯特恩大学毕业的农业硕士,很快就想出了一个高招:在种植荸荠的水田里放养一批鲶鱼,它们不仅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把蝼蛄吃掉。而鲶鱼排出的粪便,又能增强土壤的肥力。此举,让那位美国农场主再也不敢轻视眼前的中国小姑娘。 刘梅的农场四周很美,尤其是小雨淅沥的日子,远处的果树林笼着薄薄面纱,像油画般透着一种朦胧的美。溪流里的小草鲜嫩得让人心醉。雨过天睛的早晨,鸟儿在她居住的小木屋前啾啾呜叫。女孩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闲暇时,可以邀一帮朋友在青青的草地上野餐、聊天,风儿轻轻吹,草的泥土味和花的芳香阵阵袭来,让人幸福得一塌糊涂。 正当刘梅为自己经营的小农场陶醉不已时,新的麻烦又从天而降。当时荸荠已经成熟,当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试着用铲子从土里挖出时,却发现这些荸荠紧紧地陷在黏土中,泥浆很难挖开。拖拉机在泥泞的田
漫话“油画效应”
作者: 田萧   来源: 青年探索杂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花   效应   欣赏   言论自由   青年人   作品   粗糙   视觉构成   油画   颜料  
描述: 欣赏油画作品,不能靠得太近。太近了固然能清晰地看到粗糙的画布和一块块,一条条的颜料,却无法欣赏作品本身了。倘若把这种由距离、光线、视觉构成的认识上的差异,称之为“油画效应”的话,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譬如:“墙内开花墙外红”。墙内的由于近,因而往往只注意到株干上的虫眼、粗糙的树皮,却忽略了头顶上绿叶中或在其之上的红花;墙外的由于墙的遮蔽,则会更注
陶艺,火与土碰撞的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过程   碰撞   空间环境   陶瓷   艺术作品   现代陶艺   人类   艺术语言   概念   景观  
描述: "陶艺"这一概念很"现代",然而也很"传统"。说它"现代"是因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今天陶艺已经成为具有强烈的设计语言、自由的创意思想、个性的表现形式的现代艺术,是观念和情感统一的艺术作品。说它"传统
雕塑一般的姿式!
作者: 张玉庭   来源: 青苹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固有   化学家   母爱   名言   化学实验   姿式   自然   雕塑   世界  
描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乃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式,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青铜的谎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少年科学探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谎言   老人   雕像   大理石   青铜雕塑  
描述: 柯南教你破案术 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自家别墅里。被人用院子里的青铜雕塑砸晕,家中惨遭洗劫。老人苏醒后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警方询问了当时路过的一名青年,巧的是,那名青年目睹了老人遭袭的整个经过。他说看到一名身形魁梧的大汉抡着雕像与老人打斗.由于天黑.他甚至看到了雕像与大理石栏杆碰撞出的火花。柯南听了青年的证词,只说了一句:你在撒谎。
古埃及之刃:克赫帕什镰形刀
作者: 江小宁   来源: 轻兵器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闻名天下   拉美西斯二世   请看   语言版本   世界奇迹   托勒密王朝   大都会博物馆   早期文明   图坦卡蒙  
描述: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木乃伊等人类早期文明奇迹而闻名天下,而在军事领域,古埃及的一种独特兵器——克赫帕什(Khopesh)镰形刀也堪称世界奇迹。克赫帕什镰形刀起源于何时?有哪些形制及使用特点?请看——克赫帕什镰形刀的起源古埃及人热衷于将他们的生活及战争情景如实记录在浮雕和壁画上,这些浮雕和壁画历经几千年的沧桑而不腐
第35伞降炮兵团克赫帕什镰形刀
作者: 江小宁   来源: 轻兵器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闻名天下   拉美西斯二世   请看   语言版本   世界奇迹   托勒密王朝   大都会博物馆   早期文明   图坦卡蒙  
描述: 克赫帕什镰形刀的起源 古埃及人热衷于将他们的生活及战争情景如实记录在浮雕和壁画上,这些浮雕和壁画历经几千年的沧桑而不腐烂,从而使现代人得以了解古埃及人的生活及战争中使用的兵器种类。在古埃及人使用的兵器中,有一种独特的镰形刀,它就是克赫帕什镰形刀。 据专家推测,克赫帕什镰形刀是由迦南地区(迦南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中,这个词作为地区名,主要是指今天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及黎巴嫩等国家所属的地区)农民所使用的双孔青铜斧演变发展而成,双孔青铜斧因其斧头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双孔而得名。
卷首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清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信自己   燕鸣   现实主义作品   卷首语   讽刺意味   感觉极   《菩萨蛮》   人的眼睛   收放自如   言说方式  
描述: 小说的魅力在于言说的力量,因而作家的审美往往成为一种叙事上的造型艺术。光盘的言说方式和叙述感觉极具张力,他在《墨镜》中雕塑了一个叫小芊的痴情女子,以及她对爱情的无望追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无望
< 1 2 3 ... 778 77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