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探索之路 创新之路——王昌楷的油画艺术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风格   绘画技巧   王昌楷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感情表达   创新  
描述: 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品格是感情的真实,形式、技巧只有融在真实的感情中才会有魅力。真实的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所以古人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王夫之《姜斋诗话》)但要把来自生活体验的真实感情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则需要艺术家反复实践,练苦工夫,还要慢慢体悟,谙熟艺术创造规律。读王昌楷君的油画,最突出的感觉是,他不仅是一位
越是挤压,油画也越是尖端……——郭润文访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工作室   油画语言   前卫艺术   手工劳动   美术学院   个人化   消费文化   美术发展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描述: 赵权利:您认为目前中国油画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它发展的动力何在? 郭润文(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从消极方面讲,中国目前的美术发展逐渐趋于多样,尤其前卫艺术的介入,如Video、行为、
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作者: 庞伯元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技法   本土化进程   创作观念   中国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油画  
描述: 从最早由欧洲传教士携入晚清宫廷,被慈禧斥为“阴阳脸”,到今天天安门上悬挂的主席像为万众瞻仰;从“五四”时期蔡元培倡办“杭州国立艺专”,到徐悲鸿在中国建立系统的油画教学体系,再到20世纪80年代,油画成为重要的一种创作手段;油画在中国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基本上走完了一个从“陌生”到“高雅”再到“大众化”的过程。这个历程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与“中西文明”碰撞的过程。必
对于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应先具有综合的观念和审美态度……——顾黎明访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现代艺术运动   审美态度   现实主义   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个性化语言   发展趋势   架上绘画   中国油画  
描述: 赵权利:您认为当前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顾黎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两个方面:其一是油画语言的单一化,缺少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吸收;其二是梯队问题,也是中国油画今后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中国油画
王心耀水墨画的新语境
作者: 冯今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王心耀   水墨画   笔墨语言   艺术风格   艺术精神   艺术语境  
描述: 王心耀以油画《黄兴在武昌保卫战中》、《高原的祈祷》、《拉卜楞寺的黄昏》等作品知名于世。其艺术风格的宏大壮观,体现于《黄兴在武昌保卫战中》,奇诡伟丽集中于《高原的祈祷》,沉郁简约之凸显于《拉卜楞寺的黄昏》。他艺术才能全面,举凡油画、国画、插图、设计、理论皆能胜之,尤精于油画与中国水墨画。
论文观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民族化   西方美术   版画家   人物画   版画语言   中国版画   网络信息资源   油画创作   美术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颜亮“油画民族化”是中国油画的歧途 试图树立“油画民族化”这一路标,就像明知水往低处流而仍要倡导让水向低处流一样可笑。这样做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嫌油画民族化进程太慢,想加速油画民族化的进程? 油画创作在我国居于艺术创作的主流地位,从事油画创作的人数也不亚于从事雕塑或版画创作的人数,大批呈现民族风格的油画作品不断问世。与雕塑、版画相比,油画的民族化速度好像不是太慢而是过于神速。
水彩艺术与生活世界
作者: 洪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   绘画艺术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水彩艺术   表现技巧  
描述: 水彩画原本诞生于西方,特别是在雾霭蒙蒙、空气潮湿的大不列颠这一欧洲岛国得到充分发展。水彩画传入中国应该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它是伴随西学东渐而在中国结成的一个果实。 作为独立的画种,水彩画有着鲜明的个性,经常被人们比作是绘画之中的“轻音乐”。虽然它在规模、厚重感上都无法与油画相比,但它以水和色彩为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水色淋漓、空灵清新的艺术趣味,以及对多变易逝的景象与意
间接语言的特有魅力
作者: 党朝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与油性材料   间接画法   绘画技法   间接语言   审美情趣   水性材料   绘画艺术语言  
描述: 传统坦培拉绘画体系演变到今天,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水性材料与油性材料。以水性材料为主的坦培拉系统,以不同胶类为中介的坦培拉乳液为绘画媒剂,经历公元前后千余年。随着画家对绘画材料的不断认识,探索、改进,大约在十四五世纪渐渐演变为与油结合的混和技巧的坦培拉系统(技术过程为“间接法”,即俗称的古典多层透明画法)。17世纪弗兰德斯大师鲁本斯出使马德里,向西班牙青年画家委拉斯贵支秘传“一次过”技法,油性坦培拉又逐渐演变成纯粹的油画。此种
局限与超越——水彩画的艺术特色
作者: 段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造型观念   怀斯   水彩画家   透纳   水彩画艺术   淡彩   德拉克洛瓦   语言运用   艺术特色  
描述: 大的缘故。而19世纪英国的一批画家,如透纳等人,则是把水彩当作一种真正的创作媒介。在透纳那儿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把水彩的表现语言运用到油画上,描绘缥缈
网上论坛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风格流派   随感   反叛   题材   创作   中国社会   情调   表现手法   感受   跳跃式   中国民族文化   中国人   现代   颓废   构架  
描述: 关于中国油画的处境问题,本刊在tom美术同盟网站发帖展开公众讨论。一周后,我们从大量的发言中选出部分刊登于此。尽管个别言辞不免过激或欠雅,但这种自由的表达,却会让我们听到关怀艺术的公众真正的声音。
< 1 2 3 4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