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518 条
-
于建华其人其画
-
作者:
金甲镇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精神家园
建构
绘画语言
油画写生
制作
中国绘画
作品
敢说
中国油画
-
描述:
于建华在国内油画写生界也算一人物,特别是在江西一带。他虽生长于江西,但外貌特征让人一看就知是山东人。其父母是南下干部,祖上无一人同画界有关,可他却走上了一条和家人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的长相属典型的脸谱化的艺术家外形,一脸络腮胡子,一年四季衣服上都留存着无法洗净的油画颜色。他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清朗浑厚,嗓音极佳。若比美声唱法,我敢说他在国内油画界中绝对称得上一流、专业。建华长我几岁,但他的热情豪爽,竟让我一见如故。当我第一次在他的画室,看到他近几年积累的近千张大大小小的写生作品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幅幅不同地
-
写生的移植与创造:论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
作者:
周保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绘画作品
艺术家
吴冠中
绘画艺术
色彩变化
中国画
写生
移植
形式美感
-
描述:
和艺术家的责任。数十年历经坎坷,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探索中,走遍祖国大江南北,通过不断写生,孜孜于对形式美感的提炼与升华,创作出大量富有形式语言的具有浓厚生活体验的绘画作品。从写实到意象
-
诗意的栖居
-
作者:
付惠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面空间
画静物
栖居
生活中
绘画语言
色彩
内陆城市
艺术创作
创作理念
观察
-
描述:
每一张画都是我生活中琐碎的影子,看到我的画,或许感受到我对生活的思考。很久以来,我就倾心于对城市的关注,这种近乎痴迷的观察都反映在绘画当中。我所在的城市——郑州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内陆城市,快速崛起的高楼大厦慢慢占据着城市的天际线,带有童年记忆的老街道和老建筑也都无所遁形,纷纷被贴上了"拆除"的标签,这些街道和建筑虽然杂乱无章,破败不堪,但却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所有人一段生活的共同见证,它们的消失也意味着我们自己一段生活历史的消亡。《即将消逝的风景线》就是带着这种感情创作出来的。画中我加入了明显的构成因素,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现代特征。在画面视点的处理上,我有意地降低视点,使画中一个街道建筑物的断面最大限度地放大在画面空间当中,并展现出游刃有余的视觉效果。在对建筑物,行人和汽车的处理上,强调平面效果,使得画面中的笔触和线条都能够完整地融入到画
-
我看学峰
-
作者:
砂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容与形式
绘画语言
组织形象
语言结构
色彩
艺术家
艺术创造
材料美感
艺术表现
作品
-
描述:
在学峰的作品里,绘画语言的重要性得到特别强调。内容与形式没有僵化地界定,而是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抒情与诗意。造型和色彩是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以"材料"切入的美感和形象思维,带给我们新的绘画感觉
-
心像融通:观王晓勃近作
-
作者:
刘雁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素养
风景
艺术道路
绘画语言
表达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写实主义
作品
-
描述:
艺术的潮流如同轮渡,承载着一代代人不同的梦想。此岸可能相同,但彼岸的风景各有不同。王晓勃,作为一个70后的年轻艺术家,似乎不愿意与别人结伴而行,而是独自走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我和晓勃是老同学,他经常和我谈起他儿时的记忆。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生于燕园,长于北大,但是,他没有走他父兄的生活轨迹,成为一个学者,而是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儿时燕园旁的稻田和湛蓝色的天空是他畅想的背景,也许是这种更为自然的风景,使得他想去观察更真实的世界。
-
以“荷”为载体的油画色彩语言探索
-
作者:
黄海燕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荷
色彩语言
油画
-
描述:
荷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情结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笔者对残荷的创作,来自对荷的关注,是对荷生命规律的关注,也是对我们生命现象本身的一种关注。荷从萌芽到衰落消逝的过程,触发我对生命的强烈感受:赞赏生命的蓬勃,关注生命的衰老、暗淡,歌颂生命延续的精神。《荷之舞系列》蓝色——红色——留白系列的转变,把自然的荷当人画,意在画人格,画自己。
-
绘画语言背后的精神力量
-
作者:
王胜琴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精神力量
长时间
精神面貌
绘画语言
概念艺术
精神内涵
情感
作品
油画
-
描述:
自接触绘画以来,心里就没有停止过对这样问题的思索:绘画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每当看一些当代油画展览,这些问题又会在脑子里不断萦绕,展厅里的作品千姿百态,但几乎没有让你在它面前长时间驻足的画作,走到最
-
“新具象绘画”——中国油画的坚守与轮回
-
作者:
张伟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内蒙古
绘画语言
艺术家
鲁迅
美术学院
具象艺术
具象绘画
后现代主义
中国油画
-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学会主办的"化境长城外: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于2011年5月20日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这次画展精选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
工笔花鸟画的一点思考
-
作者:
刘宇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用笔
形式语言
宋人
绘画语言
传统
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
新格局
创新
-
描述:
。不仅格局要发生变化,用笔及绘画语言也要有所变化。用笔是无止境的,不同的语言适合不同的形式。在宋人花鸟画中,画家总是以花鸟鱼虫的那种亲切可爱的姿态展现那生生不息的生命。那是画家
-
再议中国油画及民族化问题
-
作者:
刘路喜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西方人
东方文化
中西方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审美情趣
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和东方文化审美情趣的内在需求,对油画这个外来品种最终要改造。油画之所以有魅力,是由其不可替代的特质决定的。我们在改造和发展的同时,其价值的核心部分是不能丢弃的。此外,还应注意的是:1.油画源于西方,其材料、媒介、技法及语言特性,已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就目前的科技水准来说,改造的空
<
1
2
3
...
27
28
29
...
50
51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