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感受与形态:我的油画创作
作者: 谢麟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视觉形态   油画艺术   视觉认知   感受   审美观念   艺术表现   艺术创作   种生命   中国油画  
描述: 每次当我面对画布之时,一种莫名的困惑使画笔犹豫,但自画笔碰触到画布后,一种自信又恢复起来;而待画笔随意自由书写,我便体会到一种生命获得自由和价值的满足。我在画画时更注重过程中由某种情绪引发的视觉形态的形成和塑造。当无形的感觉变成可视觉认知的图像并得到自己的确认时,一种无法形容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充溢出来,仿佛自己就是造物主。我想,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喜欢并开始画油画是20多年之前的事情。我认为我们这一代
描绘现实图景的广东当代油画
作者: 林永康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布面油画   中苏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   罗工柳   中国美术馆   马常  
描述: 为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到来,更好地推进广东油画的发展,广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和广东美术馆共同主办了“第五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本届展览延续了上一届油画展的学术宗旨,以“图像的叙事性”为学术主题,秉承“多元、包容”的岭南文化特色,强调当代历史文化语境下油画家的独特见解和精神深度,倡导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精品创作。自首届广东油画展以来,广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在各方面的热情支持下,举办了多次不同主题的油画作品展览。这些展览的主题涵盖了广东油画的历史进程,本土绘画与外来艺术的融合比
用画笔书写的诗人 用色彩谱曲的歌者:“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艺术述评
作者: 赵笺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行板   地域特点   江南   艺术家   色彩语言   作品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艺术学院  
描述: 江南之地而形成的蕴藉、沉静、深湛的品性和修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沈行工在坚守、发掘油画本体语言的同时,不断探索着承载中国文化精神的意象表现路径,从而营造出充满诗性的画面效果——诚如詹建俊先生在画展开幕式的致辞中所言,沈行工是一位“用画笔书写的诗人、用色彩谱曲的歌者”.
视觉是怎样凝聚的:感受杨参军其人其艺
作者: 许江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转经   绘画语言   守望者   古典精神   一抹金   于小冬   结构表达   艺术个性   神态各异  
描述: 油画人油画在中国既是让大众喜欢、让青年醉心的艺术种类,又是人们可以借兹登览历史、体验人心的精神峰谷。油画传入中国,洋教士并未能成功播种。却将油彩蜕化为东方式的平光观看。让油画的触味能够真正打动国人之心的,正是百年前的一代负笈留洋的青年。与油画一道被带回中国的还有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一代教育家、中国艺术教育的播火者蔡元培先生最早寄望艺术教育的使命在于"以美的心唤醒人心"的人性启蒙,但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危难却让中国的艺术首先要面对救亡。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艺术教育有了较好的环境,油画艺术开始真正展现力量,一种纯粹专业意义上的油画人得以诞生。第一代油画人与共和国一道成长。他们肩负重任,襟抱理想,将油画的梦想与世事人心的革命之梦融合在一起,塑造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创造风采。正是这种风采深深地蒙养了后一代的油画人。这后一代人在革命狂飚中濡染上艺术的激情,在"文革"诸般禁忌中偷食油画的烟火,又在70年代末进入学院.以青春的悸动印证着艺术教育的一步步解放和拓展。一方面,油画作为一个人文博大的富矿,矿的那一头牵连着西方的令人难
付出必有收获
作者: 葛一力   来源: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论》   学生   运用语言   高等教育   语文美育   审美   语言艺术   感知  
描述: 今年暑假我过得很开心,也很有意义。因为我看了不少课外书,其中对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名人传》这本书。书中讲的是贝多芬一生备受耳聋、贫困的痛苦,但他始终不断地与疾病抗争,并且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米开朗基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专心致志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不断的追求和努力最终成为了文学巨匠…… 这些名人虽然所处的领域不同。
模糊词语在应用文中的作用
作者: 裴自恕   彭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文学作品   请看   语言运用   会说话   应用文写作   中所   处理事务   模糊词语   文则  
描述: ,岂有价值可言?然而,纷繁复杂、五彩缤纷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偏要捉弄人,有的事物用实数真语却失真,用模糊词语反倒真。请看模糊词语在应用文语言中所表现出实数真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吧。
《最后的常春藤叶》艺术特色纵谈
作者: 沈金花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亨利   小巧别致   世俗生活   欲扬先抑   莫言   艺术价值   贝尔曼   常春藤叶   黄昏时分   艺术特色  
描述: 2012年诺奖得主莫先生常说,杰出长篇小说是文学的雕塑和纪念碑,恢宏博大,气象万千。那么,短篇小说佳作又将在文学史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呢?短篇小说也应是呕心沥血、浑然天成之作,他们是珍珠、是宝石
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光色
作者: 宋方辉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空间   灯光设计   光色   明暗对比   程婴   造型要素   艺术创造   色彩语言   物体形状   韩厥  
描述: 在大自然中是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它哺育了万物,我们通过阳光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无光便无色,人们凭借阳光才能看到物体形状和色彩,而多姿多彩的舞台又何尝不是这样!这并非一种简单的现象,而是由各色灯光塑造而来,这就是光色。顾名思义,光色,就是光的色彩,是舞台灯光中最能表现情感的造型要素,它在表现空间和时间方面;在渲染舞台的情调、氛围和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方面;在控制演出节奏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舞台上所展现的景、服装、化妆等进行了"二次着色",协调并统一着舞台的画面色彩。一个灯光设计者要想在舞台上娴熟的运用色彩,做到光
浅谈雕塑材质
作者: 杨帆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质材料   语言   雕塑  
描述: 本论文探讨了雕塑的材料语言,分析了几种雕塑上所常用的重质材料以及其表达的语言。同时列举出轻质材料以及新型材料在雕塑制作中占据的份额和地位及其语言。指出材料只是载体,我们应该关注雕塑艺术本身。
浅议喜剧小品的艺术特征
作者: 田树权   来源: 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哲理   精神世界   准确把握   喜剧小品   幽默语言   艺术创作   幽默诙谐   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描述: 喜剧小品通过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幽默语言,借助春晚舞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以幽默诙谐、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褒贬生活,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演绎百姓话题,阐释生活哲理
< 1 2 3 ... 22 23 24 ... 60 61 6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