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 条
-
“香缨”的由来
-
作者:
刘高潮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法
湖南人
四川方言
李劼人
《巴山夜雨》
俗
写作
张恨水
-
描述:
俗谓“便宜”为“香缨”,南北都有这种说法。“香缨”有多种写法,张恨水的《巴山夜雨》和李人的《天魔舞》写作“相因”,反映的是四川方言。蔡天心的《大地的青春》则写作“相应”,表明在东北也流行这一
-
试析苏轼画的审美精神
-
作者:
周梅雪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审美精神
苏诗
全景画
言语人
创作
写意画
苏轼
哲理
-
描述: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超越的高峰。他的创作涉及诗文词画多个方面,皆有极大成就。苏诗哲理精辟。苏文通脱畅达,苏词放旷超逸,文史已有公论。而苏画意气充溢,变唐宋极尽工笔的山水全景画为笔墨简淡的写意画,更开言语人画之先河。本文拟就苏画的审美精神作以分析。[第一段]
-
是谁飨我以精神大餐(组诗)
-
作者:
王辽生
来源:
绿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涵泳
泥石流
工笔
犹豫不决
孔雀蓝
黄独
音色
精神
人因
-
描述:
是谁飨我以精神大餐(组诗)
-
绘画肌理
-
作者:
兰天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语言
材料
复合语言
肌理
-
描述:
肌理作为一种形式美原则成为油画艺术的一大美学特色,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肌理的语言效果都是存在的。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技法造成不同的“肌理”语言。
-
论钟嵘“滋味说”的文化底蕴
-
作者:
孟庆雷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滋味说"
生生精神
体用一如
《诗品》
钟嵘
言意之辨
-
描述:
"滋味说"作为《诗品》的一个核心概念,由于钟嵘并未予以正面的界定,造成有人怀疑它的存在.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不只是传统文化怎样支配、影响了"滋味说",而且是传统文化怎样融入到"滋味说"的内部,成为它的血液,它的经脉,它的灵魂,它的永远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精神生命,以及这智慧怎样使《诗品》深邃起来,成为中国传统诗学长河上永恒的坐标,规定着后世诗人的情思,使传统哲学与诗学获得一种水乳交融、玲珑剔透的结合.
-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试论青花分水与中国写意画有机的结合
-
作者:
冯少利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中国画艺术
陶艺家
陶瓷艺术家
现代陶艺
中国写意画
艺术语言
绘画形式
景德镇陶瓷
当代陶瓷艺术
-
描述: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试论青花分水与中国写意画有机的结合
-
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万里
审美
诗歌语言
-
描述:
杨万里诗歌清新活泼,风趣自然,形成风格独具的“诚斋体”。本文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雅俗、疏密、婉直、浅深等四个方面对杨诗语言的审美特征试作探讨。[著者文摘]
-
“功能等值”与翻译的“忠实”问题
-
作者:
刘定远
侯晓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语言
忠实
动态等值
社会文化
-
描述:
尤金·奈达的“功能等值”理论,从语言、社会文化、文体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的“忠实”问题。尤金·奈达认为,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仅要在文字上保持一致,在文化蕴涵和行文风格上也要对应。
-
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万里
审美
诗歌语言
-
描述:
杨万里诗歌清新活泼,风趣自然,形成风格独具的“诚斋体”。本文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雅俗、疏密、婉直、浅深等四个方面对杨诗语言的审美特征试作探讨。
-
明合文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形式语言
设计师
家居环境
古典家具
建筑
作品
雕塑
-
描述:
由两位年青设计师创立的家届品牌。他们一直在寻找新鲜的视觉语言来表现家居环境,灵感有些取自干自然的形态,有些取自中国古典家具及建筑,还有些接近雕塑……每一件作品都运用了最简洁的形式语言米表达设计的概念,通过色彩来为作品添加个性,使它们变得灵动而忧雅。传统的水质材料与金属的结合是他们的偏好。[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