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雕塑的独立身份与语言的独立性
作者: 赵天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艺术独立身份   独立性   艺术风格   后现代主义   艺术语言   雕塑艺术  
描述: 的制作,渐次成为了雕塑艺术的主体。这种材料和观念上的巨大转换,使公众对前所未有的陌生雕塑语言产生了隔膜。当这种观念样式上的“创新”不能与公众对接而处于失语状态的时候,真正意义上雕塑艺术的创作落入了危险的深渊。
中西公共艺术比较
作者: 刘建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观念   形式语言   艺术作品   教育功能   中国   西方   艺术创作   历史背景   基本造型   艺术功能   公共艺术  
描述: “公共艺术”一词,产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1,处于公共空间当中的艺术,如地景艺术(又可称作环境艺术)、广场雕塑艺术、公共墓地艺术、公共园林艺术等等;2
舍宾
作者: 暂无 来源: 体育师友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舍宾运动   形体雕塑   形体测评   形体语言训练   健美运动  
描述: 1.概述 舍宾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项新兴运动。所谓"舍宾"是英文shaping的音译,含有形体雕塑的意思,是人体美化系统工程的代名词。当时,俄罗斯的一批专家,包括体育科研人员、营养专家、心理学家和舞蹈家等在体育运动的改革中合作
漫谈静物油画艺术
作者: 韩泽明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艺术价值   现代艺术   印象主义   后期印象派   表现主义   夏尔丹   高更  
描述: 油画是欧洲的传统艺术,以静物为题材的油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价值,倍受西方艺术大师的青睐。静物画经历了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诸流派的历史演变过程。近百年来,油画传入中国,特别是文革以后,我国油画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静物画有它的现实意义。
从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看油画的发展和走向
作者: 蔡惠姝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艺术本质   库尔贝   油画艺术   提香   现代绘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   委拉斯开兹   康定斯基   超现实主义  
描述: 绘画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传统不断继承、积累和开拓的过程。欧洲油画发展更说明了这一点。油画大师和巨匠们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使传统油画得到了发展。现代绘画尽管以反传统为前提,但与传统绘画的艺术本质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都在进行着创造,都在追求内在精神或观念的表现。传统绘画不存在过时问题,现代绘画也不可能是今后惟一的发展方向,艺术的发展应是多元化的。
新雕塑的现代精神
作者: 陈原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绿色环境   视觉艺术形式   审美观念   英雄人物   现代形态   材料语言   历史事件   创作走向   现代精神  
描述: 作为雕塑家们新的艺术实践,新雕塑打破了雕塑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融进了许多现代精神。它采用形、色、声、光等多种知觉感受,表现了丰富的内涵;造型方面,新雕塑注重给人以新的观察与思维方式;绿色环境的引入、强调参与性和对观众的亲和力,使新雕塑以无可阻挡之势融入人们的生活。
谈谈文学形象的审美境界
作者: 李学军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描写   语言描绘   三国演义   温酒斩华雄   文学形象   审美境界   审美特质   表现功能   罗敷   感性形式  
描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功能决定了文学描绘的途径,文学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具体感性形式是在人们的想像中出现的。这是文学有别于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审美特质。
双臂雕塑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
作者: 钟春敏   何开明   来源: 机械科学与技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力学   双臂机器人   MATLAB语言  
描述: 用 R.P.Paul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对 2 P-1P3 R双臂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推导出各关节驱动力或力矩的公式。用切削原理的方法结合微分几何的理论求解切削力。用 MATLAB语言开发出求各关节最大驱动力或力矩的软件 ,并进行了实例数值计算
论毛泽东诗词语言的形象美
作者: 张正武   来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形象   诗词   毛泽东   美感  
描述: 毛泽东诗词是一座艺术美的宝库。本文仅从他诗词语言形象美这一视角出发 ,探讨了他诗词语言所浮雕出的崇高美、雄浑美、画面美、动态美、立体美、色彩美等雄豪壮丽、多彩多姿的美感形象及其所蕴含的巨大审美价值
浅谈语言艺术的立体化
作者: 姚锐   刘志强   来源: 黑龙江劳动保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语言艺术   文学艺术   人物形象   文学语言  
描述: 创造立体感是雕塑的优长,因为雕塑能使形象立体化地造型于空间,语言艺术也应该创造立体感,因为生活是立体的,语言艺术的优长在于可多方面、连续地表现时间中持续的事物,因此它能够也就应该创造立体感。
< 1 2 3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