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168 条
-
创作随想
-
作者:
韩绍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随想
感觉
鉴赏水平
自然形态
材料语言
艺术创作
社会生活
-
描述:
找感觉,从材料语言中找感觉是艺术创作的最佳途径。感觉是可变迁的,一个暑期有一个暑期的意识,随着思想,认识、鉴赏水平的转变,感觉也在变化,感觉的变化过程反映着高速艺术创作的心态的轨迹。[第一段]
-
十一块调色板
-
作者:
潘嘉俊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抽象语言
写实主义
艺术形式
调色板
排列组合
-
描述:
十一位青年油画家走到一起。十一块调色板,颜色挤出来,是十一种排列组合。这里有激情、有冷静、有躁动、有思索。这里有写实主义、有抽象语言、有装饰风。他们用画笔和调色刀在各自的画布上塑造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演绎着自己的内心世界。道路的宽阔和多元,令人欣喜。
-
嘘?!
-
作者:
杜志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抽象语言
写实主义
艺术形式
调色板
排列组合
-
描述:
嘘?!
-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二届研修一班第二阶段作品选登 前言
-
作者:
李延洲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作品选登
体味
前言
艺术创作
亲身经历
-
描述:
艺术创作是一种经历,是一种使人牵肠挂肚,寝食难安的特殊经历,这种经历是不可替代,不可途越的,在这其中有太多的景观,只有不断地亲身经历了,才能体味到这一经历中所能体味到的特有东西。[第一段]
-
油画创作中的底子利用与肌理制作
-
作者:
徐志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质美
油画艺术
底子利用
语言风格
材质效果
油画材料
肌理制作
油画创作
-
描述:
在油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油画材料的底子及画面肌理的构成是油画语言风格及体现油画材质美的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油画肌理是画家对油画工具材料和技法运用所产生的材质效果,主要是由油画色层、笔触(包括画刀
-
浅谈油画发展趋势
-
作者:
叶良君
蒋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油画艺术
绘画艺术
艺术语言
绘画创作
-
描述:
油画艺术在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苦引进和长期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油画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成就斐然。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中国油画已摆脱扭曲、单一困惑的面貌,走出低谷,朝着多元化、全方位方向发展,它们历经复兴、动荡和变革,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不仅在美术界而且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面对前景,当代画家感到无比欣慰,渴
-
色彩教学浅论
-
作者:
赵金秋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景物
色彩美
视觉
客观景物
色彩关系
绘画语言
水彩画
浅论
色彩教学
造型艺术
-
描述:
在造型艺术中,可以说凡是用色彩画成的作品,都属于色彩画范畴,无论是水粉画,水彩画还是油画等了,都属于色彩画。在绘画中色彩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从形与色作用于人的视觉而言,人们首先感觉到
-
立象以尽意:传统工笔花鸟画形的意象性初探
-
作者:
陈少珊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性
意象造型
立象以尽意
形象
审美意识
意象性
托物言志
工笔花鸟画
表现方式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工笔花鸟画造型的特性常被人们忽略或误解,不少人只是侧重它较写实这一特点,认为工笔花鸟是写实的自然形,或者认为,写意花鸟画成为主流,宣告了花鸟画意象造型风格的形成,这样就把工笔花鸟画看作是意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将其排除在意象造型之外。
-
用色彩传达内心的欣喜与欢乐——读冉茂魁的小油画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心态
色彩
冉茂魁
艺术审美
艺术语言
创作思想
油画
-
描述:
著名的版画艺术家冉茂魁的小幅油画前几年我看过一些,给我的感觉是他很勤奋,但没有突出的印象。最近,他携来30多幅原作让我看,却使我大开眼界,我的直觉反应是“出手不凡”。短短几年,他有如此进步和如此突破,实在令人吃惊,确确实实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当他带着喜悦的心情向我展示他一幅幅新作时,我想象得出他背后奋斗、拼搏的艰苦历程,想象得出他付出的汗水和劳动。
-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贵州作品——当代贵州油画
-
作者:
谢啸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统
艺术风格
贵州
审美情趣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文化价值
艺术语言
-
描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大张主义“观念”之旗帜的各类型如架上装置行为影像的展览在各大城币频繁举办其间鲜见贵州艺术(油画)的全景身影,仅有的几个作者和零星几件作品的参展露面,一定程度上远不足以构成一个关于贵州艺术的整体清晰的“文化记忆”,更遑论获得有身份背景的价值体认“主义”、观念的旗帜之光照拂不到贵州油画抑或是贵州油画集体遗忘了江湖?
<
1
2
3
...
10
11
12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