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7044 条
-
谈雕塑的审美功能
-
作者:
许叔阳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形式因素
载道
审美趣味
为艺术而艺术
审美本质
艺术语言
什么是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斯巴达克斯
-
描述:
,为人生而艺术,艺术是游戏,艺术是感情的表现,艺术是欲望的升华……。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等说法。真是众说纷纭。各种艺术有它独特的功能,其审美本质也有各自的侧重面。恐怕不能用一种划一不二的定义来概括,来解释古今中外所有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从总的来讲,我是认为艺术的认识作
-
浙江雕塑长短谈-随议全国七届美展中的浙江雕塑
-
作者:
高照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三十年
中老年
艺术作品
美展
基本功
浙江
雕塑家
城市雕塑
-
描述:
一浙江参加全国七届美展的雕塑,意外地获得成功。二十座赴京预选展品,入选十六件,在全国比率是最高的。其间,获奖牌五枚,名列全国各省市雕塑界榜首。我省青年雕塑家曾成钢的“鉴湖三杰”,还是雕塑金牌的唯一得主。此外,在全国雕塑仅有七枚的银牌中,浙江赢得三块。比重之大,不算“绝后”,当
-
若有人兮山之阿
-
作者:
许叔阳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鬼
雕塑语言
感受
造型性
空间
古代神话
形体
题材
屈原
造型手段
-
描述:
关于《山鬼》的创作,简单地说,我只是想通过我熟悉的雕塑语言、形体、空间,线条等等造型手段,来表达我对屈原诗篇的感受,创造“九歌”中诗的意境和情趣,塑造山鬼的美的形象。表现古代神话题材和表现生活题材一样,都有赖作者对题材的深刻感受和出自内心的创作激
-
议冯绪民的石膏雕刻
-
作者:
吴家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乐之
废石膏模
雕刻
青年教师
基本功
形体
创作过程
作品
新观念
-
描述:
展览,我不知该打出什么旗号。”这位青年教师诚实地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语言。他的雕刻既没有弄潮,又没有去迎合画商。只是一味地追求着白色形体之间的微妙变化,在雕刻过程中体验着愉悦的手感。在创作过程中他定然
-
现代柴烧艺术的工艺和材料研究
-
作者:
吴昊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景德镇瓷
陶瓷史
创作手段
研究项目
新学院
陶艺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历史境遇
-
描述:
在手工艺术和新学院陶艺研究倍受重视的崭新历史境遇下,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陶艺学科延伸和拓展中的一个环节,以及作为一个古老和新潮兼容并包的特殊创作手段,现代柴烧艺术是不可或缺的研究项目。本文从对柴烧的本源构造的分析和追溯切入,以研创实践为落地的研究依据分析,展开方法论的探讨。
-
浙江雕塑长短谈
-
作者:
高照
来源:
新美术(浙江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景德镇瓷
陶瓷史
创作手段
研究项目
新学院
陶艺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历史境遇
-
描述:
浙江雕塑长短谈
-
《霜晨》,110×110cm,布面油画,2001年
-
作者:
苏天赐
来源:
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景德镇瓷
陶瓷史
创作手段
研究项目
新学院
陶艺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历史境遇
-
描述:
《霜晨》,110×110cm,布面油画,2001年
-
《娃娜大婶》,89.5×115.5cm,布面油画,1957年
-
作者:
肖峰
来源:
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景德镇瓷
陶瓷史
创作手段
研究项目
新学院
陶艺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历史境遇
-
描述:
《娃娜大婶》,89.5×115.5cm,布面油画,1957年
-
黄昏 布上油画 91.6cm×106.5cm
-
作者:
欧内斯特·普罗克特
来源:
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景德镇瓷
陶瓷史
创作手段
研究项目
新学院
陶艺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历史境遇
-
描述:
黄昏 布上油画 91.6cm×106.5cm
-
“美丽山西”--山西省第六届油画作品展
-
作者:
山西省油画学会
来源:
新美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中国特色
油画
-
描述:
由山西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办,山西美术家协会、山西省油画学会承办的“美丽山西”--山西省第六届油画作品展已于2013年11月8日至11月18日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进行为期10天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