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觉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400年窑火不熄的德化月记窑
-
作者:
高若婷
芽雅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釉彩
昔我往矣
学习历程
陶都
一个问题
拉坯
仰韶
中国的瓷器
直觉性
-
描述:
在中国的三大瓷都中,福建省泉州市的德化县占有一席之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产瓷区之一,从西周至今的2000多年时间里,德化的窑火就从未间断。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瓷就伴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据相关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德化境内发现的历代瓷窑古遗址多达200多处,其中大部分是“龙窑”,这种窑依山势倾斜砌筑,头下尾上,如龙胜蛇,因故而得名。龙窑窑体由窑头、窑床、窑尾
-
琴溪陶窑
-
作者:
沙华军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釉彩
昔我往矣
学习历程
陶都
一个问题
拉坯
仰韶
中国的瓷器
直觉性
-
描述:
琴溪陶窑古窑址位于安徽省泾县东北的陶窑村,地貌呈“二起一伏”形,村西有凤凰山,北为虎容山,南有龙山,东有白云山,东北有青龙山,西南有窑笔山,是传说中有帝王之相的风水宝地。村西3公里处,琴溪河由南向北流入青弋江。陶窑村一直用龙窑烧造缸瓦陶器,据传鼎盛时期曾有九十九条龙窑同时开窑,场面相当红火。虎容山坡及碗冲两处古代青瓷窑址堆积,总面积达1.5
-
视觉文化转向与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变迁
-
作者:
周彦华
刘洢菡
来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体制批判
视觉性
看的结构
剧场性
看的权利
极少主义
雕塑的自足性
-
描述: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改变了艺术史的认知模型,它将对艺术作品的语义研究扩展为语义之外的语境研究,把探求符号意指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转变为强调话语构型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这种艺术史的视觉文化转向影响了从现代主义雕塑到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变迁。与现代主义雕塑不同,晚期现代主义雕塑的自足性不在于物质自足性。相反,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建构了一种以“剧场性”为核心的雕塑自足性话语范式。艺术家通过在剧场性中设计视觉辩证的观看结构和体制批判的观看权力,将对雕塑内部的语义探究转移到对雕塑外部的语境建构上来。可以说,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转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史研究的视觉文化转向。
-
上海城市纪念性雕塑的视觉性呈现研究——以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例
-
作者:
吴燕
陈烈胜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动性
视觉性
城市纪念性雕塑
-
描述:
。但在表达内容的同时,如何提高纪念性雕塑的互动性呢?本文试图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入手,以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例进行分析,结合当代社会文化、公共艺术和技术的发展,探讨如何结合政府与社会需求,运用强烈的视觉性语言,使表达城市记忆的雕塑更具有互动性、参与性。
-
当代城市雕塑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
-
作者:
涂啦啦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性
美化城市
公共性
城市雕塑
-
描述:
,也体现出它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它具备大众可参与、可互动的基本特点。因此,可以认为城市雕塑不仅是艺术家个性的展现,也要被社会大众所认知。现在我们可以从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和视觉性来说。这是美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