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超写意·架上艺术”何为?:序《’2011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我从2003年以来,就一直坚持在做"中国版本"——这一思路的系列展览。迄今为止,已做了五回展览(这一次的"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已是第六回展览),其中最有代表性、份量最重的是2007年5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所做的"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在这个展览上,既有架上艺术,也有装置、影像等观念艺术。2009年,我曾配合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做了一回"文脉精神"的油画专题展览。但这次展览之后,我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就想把纸本(水墨)艺术也包括进来做一个布面(油画)与纸本(水墨)的对比或称对话展,从而为考察、研究这两大领域内的转型课题提供一份可以深入讨论又相对充分的案例,岂不是很有意思?
刘勇访谈:马老师的现代教育精神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王):很高兴今天能够采访到川音成都美院油画系系主任刘勇老师,您好!刘勇(以下简称刘):你好!王:您是四川美术学院78级的学生,您在未进入美院时就认识了马老师,能聊聊您和马老师是如何结下师生缘的吗?刘:说起和马老师的关系源远流长。在我十三四岁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马老师被调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搞创作,而我父亲是那里的馆长,马老师创作《重庆谈判》的整个过程我都在现场。那时我还没学画画,在那几个月当中
王承云访谈:马先生永远年轻的心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鹭"):王老师,您好!请问你是怎么认识马先生的?王承云(以下简称"王"):我是1982年考进四川美院的,那时正值77级毕业。我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德国。大概15年后,我回来看"首届成都双年展",在那里碰到了马老师,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川音成都美院参与教学实验,于是我先在川音成都美院搞了一个讲座,讲座以后,马老师又提出让我给他们搞个实验班,到2004年,油画系实验班才正式开课。鹭:您当年在川美读书时,对马老师印象如何?王:当时,四川美院的实力很强,而我的年龄还很小,很多年长的
叶永青访谈:教育开拓者:敏锐严谨的“鹰师”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王):很高兴采访到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老师,您能聊一下您刚入学的时候,初次见到马平先生是什么样的印象吗?叶永青(以下简称叶):第一次见到马先生,是刚考入美院路遇先生——他看起来很高,很帅,比我们要年长,是一个英气逼人的美男子。记得我早期画画时,是属于典型的"野路子"派,因为当年我在昆明那座小城市里,要想找到一些跟艺术有关的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既难找到好的老师,又难找到好的资料。当时唯一一个与艺术有关的重要资源,就是这座城市中心的邮电局,这里偶尔会卖几本画刊、画报,有一本是浙江的《工农兵画报》,另一本是川蜀的《四川画报》。我偶尔会在《四川画报》上看到一些油画,其中就有马一平先生的,画的非常潇洒帅气。当时的绘画风格普遍存在着"文革"后千人一面的"红、光、亮"的特点,但每个艺术家还是会尽量的流露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表达方
具象雕塑中的抽象性亦或是抽象雕塑中具象观念:立体主义雕塑浅谈
作者: 李晓楠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立体主义   艺术家   塞尚   毕加索   抽象艺术   铜雕塑   西方现代艺术   作品   绘画创作  
描述: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始于法国,也译为"立方主义"。1900年前后,法国的印象画派大师塞尚采用"小色块"的笔触来进行绘画创作,以追求描绘对象的实质。他的这种探索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更是深深地影响了青年一代的艺术家,特别是毕加索和勃拉克。所以立体主义奉塞尚为鼻祖,把自己的事业视为塞尚的继续。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油画《亚维农的少女》。当勃拉克看到了这幅画作之后,深为之震惊。随后不久,二人相识并携手共同致力于发展立体主义。他们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的透视
浅谈亨利摩尔对西方现代雕塑发展的影响
作者: 旷远礼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西方现代雕塑   影响  
描述: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他的成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他在世界雕塑史上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一名生长于工业文明背景下的雕塑家,摩尔对原始艺术的热爱几乎和未来主义者对技术速度的赞颂一样强烈。摩尔的力量来自于原始艺术,这是一片在他心中未被功利主义浸染的,保留人类最旺盛生命力的净土。摩尔对原始艺术在他作品中的运用以及这些作品对现代雕塑的重大意义作了如下评说:“所有原始艺术最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强烈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人们对生命的直率和迅疾的反应。雕塑和绘画不是什么深思熟虑和学院派十足的东西,而是一种表达强有力的信仰和希望的方式……”他认为自然物在样式上的千姿百态以及节奏感上的多样性,可以大大地丰富雕塑家关于形式的知识经验。现代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日益呈现出其世界性特征,亨利·摩尔独创的环境雕塑语言艺术为现代环境雕塑艺术宝殿提供了全新的艺术典范。
抽象艺术与生命文化
作者: 许德民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式   抽象绘画   具象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   非理性   生命文化   艺术文化   西方美术史   逻辑理性  
描述: 抽象艺术包括音乐、抽象绘画、抽象雕塑、抽象摄影、抽象诗、抽象舞蹈等。但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抽象艺术通常直指抽象绘画。抽象艺术的定义:非具象、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非具象容易理解,没有具体的物象和形象;非理性即非主题、非问题。这里的非理性主要指的是非逻辑理性,
浅谈雕塑在钧瓷中的运用
作者: 海书杰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钧瓷造型   西方现代雕塑   传统雕塑  
描述: 在当代钧瓷设计制作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国钧瓷传统造型太多的涵盖了钧瓷的各个领域,可见传统钧瓷造型对现代钧瓷雕塑设计师的影响,而随着西方雕塑的进入,在取代中国传统雕塑的同时,随着人们追求的不断提高与审美的国际化,而西方雕塑的进入与发展由南向北逐渐的也对钧瓷的造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钧瓷雕塑艺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渐渐的雕塑越来越多的进入了钧瓷造型审美领域,使传统的钧瓷造型与现代的雕塑完美的融入在一起,为钧瓷注入新的血液,使钧瓷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促使钧瓷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
赵无极近现代艺术名作鉴赏
作者: 益林   来源: 秘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抽象   高等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专科学校   江苏南通   装饰艺术   绘画空间   无极   绘画创作  
描述: 赵无极,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曾获法国骑士勋章。1921年生于北京,2013年4月9日病故于瑞士,享年93岁。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学习绘国。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风格箴言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家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现实主义   艺术市场   具象写实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   学院成长的艺术家  
描述: 快节奏的日子总是让人来不及思考,读图时代让媒体常做一些类似“八招十六式”的速成内容。那天我就读到一篇教人如何打造中式风格家的文章,说“中式风格的房间要选择国画并卷轴装裱,图案要以写意山水、花鸟鱼虫为主;而现代装修适合搭配抽象类的个性油画、海报等”……看得我颇为郁闷。这样的指南只会误导读者,把你囚禁在呆板的模式里,束缚你的个性,限制你的创造。 每一个家都是独特的,不需要程式化,我反而觉得将国画装进精致的黑色镜框,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既可以摆放在极简风格的空间里,也可融合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比老气的卷轴更具艺术范儿。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