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204 条
-
e态万千——综合网站文学(文化)版块一瞥
-
作者:
黄沙
来源:
网络与信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自传》
讲故事
中国足球
网络文化
综合网
网络文学
世界杯
中西文化
女教师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每个综合网站都不约而同地在文学(文化)版块上下功夫,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网络文化世界,而且呈百花剂放之态。网络文学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概念,她涵盖了现实生活的苦乐酸甜、林林总总的一切,而且有网络特有的文化形态,关注网络文化,撇开综合网站而谈是不完整与不客观的,我们力求给您展示一个全面的网络文化世界……
-
特色/创新/硕果——装饰艺术、雕塑艺术学生作品点评
-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性
艺术表现语言
传统山水画
作品创意
审美意义
苏州园林
中西文化
装饰艺术
雕塑艺术
当代设计
-
描述:
作品:钥匙扣系列作者:张倩点评:周清 民俗与时尚的结合是当代设计的一大课题,如果能做到完善与统一,就能产生美。作品以苏州园林里的花窗与桃花坞元素相结合,达到了美妙的效果,加之变化多端的彩色木马,构成了最时尚的完美表现。
-
世纪回眸 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油画展”纪略
-
作者:
朱伟慧
朱建华
来源:
台声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生
油画艺术
独特
传承
当代中国
中国油画展
中国
中西文化
社会变革
积累
-
描述:
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已有一个世纪。在百年之中 ,激烈的社会变革促使中西文化在我国出现碰撞和融合 ,当代中国油画就是在这样势态下产生的。它积几代人的传承、积累与推进 ,现今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貌
-
工笔画的发展与创新
-
作者:
张艳平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中西文化
中国画
发展
创新
-
描述:
认识传统并从传统中发扬光大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表现极强的适应性与可融性 ,在当今文化艺术多元格局中寻求参照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 ,更新和拓展中国画的内涵与外延 ,等等 ,是中国画艺术在当代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也是工笔画画家们探索新时期工笔画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
张充仁:塑人塑己塑春秋
-
作者:
陈耀王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张充仁
芥子园画谱
艺术道路
文献展
汪亚尘
埃尔热
中西文化交流
中央美院
现代雕塑
-
描述:
、雕塑,还是翻译、著作、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建树。这样德艺双馨的全才,在国内美术界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名声早已超越了国界,在西方有10多亿人知道他、敬佩他,并影响了好几代人。然而在上个世纪的祖国,他的艺术道路却并不
-
从油画在中国的历程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
作者:
王永红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地域风格
油画风格
国际风格
三重关系
艺术史
中西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
徐悲鸿
中国油画
-
描述:
有人认为,中国人最早使用油性颜料(油漆)作画,因而油画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油画的老家。但油画作为一种能丰富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语言,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改进了油画的调色油,使得油画的发展得到突破,在欧洲普及开来,成为西方最主要的画种。晚明时期,西方人利玛窦将油画传入中国,但因为古典油画写实的外表不符合中国绘画的美学标准,因此未能被中国人接受,影响只限于宫廷。直至五四前后,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学习西方文化,改造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目的和需要,大量留学生去东洋或西洋学习并带回油画技艺和资料,开办美术学校教授学生,才使得油画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因此,中国人对于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从一开始就出现两种矛盾的心情:一
-
跨界名师 中山装创意新概念
-
作者:
赵旭
裴超
来源:
时尚北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山装
创意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
设计师
艺术理论
中西文化
文化风格
时装设计
-
描述:
等本校教师,以及来自艺术领域的著名画家、著名雕塑家、著名美学家、著名艺术理论家,组成创意设计团队,推出了50套时装设计力作,皆为女装,从性别权力、中西文化、传统化摩登等不同的审美视角,以跨界的方式诠释了中山装的文化风格和时尚探索。
-
“过年!”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科技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气球
万象更新
资本市场
高新科技
工业博览会
技术发明
东西文化交融
党的“十六大”
黄金周
-
描述:
“天增岁月人增寿”—— 本来,这句话应该在春节时用。因为,这是一句应景之语。因为,它总让我们想起璀璨的焰火,喧闹的花炮,大红的春联,五彩的气球……还有,就是男女老少乐呵呵的笑脸上弥漫出的浓浓春意,再就是,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和深深的祝愿。是的,我现在所描述的就是新年所特有的情状,这就是过年,这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这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佳期。
-
澳门的小与大
-
作者:
王荣久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设施
纺织品配额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名胜古迹
第一印象
祖国内地
澳门元
中西文化
形象比喻
-
描述:
说起澳门,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挂在口头上的形象比喻是;“迷你城市”,“弹丸之地”等等。这里的公园、公共设施、名胜古迹处处给人一种小巧玲珑之感;就连公共汽车也不像北京的那样又长又宽,多是“中巴”;城市地图的比例
-
礼赞诗意生命之美:读陈逸鸣的油画作品
-
作者:
徐恩存
来源:
华人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特征
生命之美
文化传统
油画作品
诗意
中西文化交流
文化意蕴
地平线
-
描述:
艺术母题与文化传统在新世纪的艺术地平线上,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油画家陈逸鸣的作品以其文化意蕴与优雅美感的绘画文本特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关注。陈逸鸣先生的作品,始终坚持中国
<
1
2
3
...
13
14
15
...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