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玉柱玲珑的白衣寺塔
作者: 杨忠勇   王伟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寺塔   须弥座   艺术韵味   兰州市区   建筑特色   中西文化交流   塔身   塔刹   建造结构   佛教建筑  
描述: 玉柱玲珑的白衣寺塔
犍陀罗美术研究的现状
作者: 宫治昭   李茹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犍陀罗美术   佛教美术   化妆盘   东西文化交流   佛像  
描述: 犍陀罗是印度次大陆西北部今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所在周边地域的一个古地名,此地曾因出土了大量犍陀罗佛像而闻名于世。犍陀罗美术相对于之前的佛教美术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雕刻了数量众多的佛像,还创造出了完整的佛传浮雕图像。本文集中于对犍陀罗及其佛教表现形式的介绍以及对其美术研究现状的总结。
大家风范——追忆段文杰先生的贡献
作者: 安邕江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   敦煌莫高窟   敦煌艺术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学研究   敦煌壁画   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 的守护神。他在《敦煌艺术》的讲演中,对敦煌石窟艺术作了高度概括":一部千年建筑史,一部千年雕塑史,一部千年绘画史。"他强调,敦煌石窟艺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我国的国宝,也是联合国列入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他对敦煌研究院的功能作了准确定位:
养育莫高窟的大泉之水
作者: 汪晓萍   李成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   敦煌莫高窟   敦煌艺术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学研究   敦煌壁画   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 敦煌莫高窟以它无数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而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外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个甘肃省,却知道中国有个敦煌,敦煌有个莫高窟。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以莫高窟为主要景点,加上阳关、玉门关、月牙泉等,都是人们去敦煌参观旅游的目的。很少有人知道,莫高窟其实也是一块沙漠绿洲。它坐落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西面背靠终年流沙的鸣沙山,面对着的是岩石嶙峋的三危
“朝圣敦煌”日记(节选)
作者: 王梦彤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   敦煌莫高窟   敦煌艺术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学研究   敦煌壁画   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 经过了多天的参观,先后观摩了包括安西榆林窟在内的70多个洞窟,感受比前几天更为强烈:敦煌有着一种别样的残破美。远观千佛洞,大大小小的洞窟,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透着强烈的沧桑感。近观洞窟,由于岁月久远,风雨侵蚀,使得壁画、雕塑自然破损,形成的斑驳效果,透着沧桑与厚重。 从壁画所呈现的现实效果看,经过了上千年的风化,形成了一种极近于现代审美的肌理感。浓艳的矿物石色随着岁月变灰变暗,以及部分墙面底色的自然显露,丰富而又调和,这肯定是当时画工们所意想不到的,而恰恰是这个意想不到,成为了今天最令人痴迷的部分。
艺术的融合之旅——当代意象油画随笔
作者: 李海旺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文化   艺术   中国画家   文化传统   随笔   意象   中国精神   油画  
描述: 的注入,使意象油画的存活并未完全依附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又未固守在以西方为中心的模式中,而是在东西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下,经过几代中国画家共同摸索,寻觅到的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所以也只有在中国的这片土壤上,才会孕育出这朵奇异之花。[第一段]
西学东渐第一师——利玛窦
作者: 樊洪业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李之藻   徐光启   利玛窦   传教士   中西文化交流   几何原本   天主教  
描述: 在阜成门外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院落内的幽深处,可以看到一块被松柏和冬青环绕的墓地。正中竖立的石碑上,顶部浮雕图案为中国的双蟠龙和天主教的十字。四缘花纹是朵朵白云,可能是象征着上帝的所在。碑面上有用中文和拉丁文分别刻写的碑文,中文的大字是:耶稣会士利公之墓。
人工育珠放新彩
作者: 上海市水产局人工育珠组   来源: 自然辩证法杂志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李之藻   徐光启   利玛窦   传教士   中西文化交流   几何原本   天主教  
描述: 人工育珠放新彩
它们曾经征服世界 中国清代外销瓷展上的青花瓷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青花瓷   洛可可艺术   清代   观众   贝壳   中西文化交流   首都博物馆   外销瓷   中国瓷器  
描述: 外销瓷回流进入收藏市场,已经成为近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现象。2010年2月4日至5月9日,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福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曾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共展出192件(套)精品,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集
我国传统旗袍的结构变革研究
作者: 赵芳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结构   旗袍   中西文化  
描述: 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女性的典型服饰旗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改变。吸收西方的裁剪方式,宽松、肥大的衣身逐渐变得合体,更能够突出东方女性玲珑的曲线美。本文从旗袍结构变迁、发展,映射社会历史的变迁以及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
< 1 2 3 ... 15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