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180 条
-
塑造人文:论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雕塑语言
中国艺术
文化境遇
中西文化
挑战与机遇
时代条件
吴为
雕塑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文化境遇:一方面,二十世纪初期以来中西文化的交会碰撞仍然在延续,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得以更全面地展开,摆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中西关系
-
生命与激情:对苏天赐油画《万古相依》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张文祥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古相依
意境
中西文化
武夷山
-
描述:
从《万古相依》油画作品中解读苏天赐先生的文化传承、艺术追求。苏天赐先生早年在林凤眠先生引导和启发下,开始东西方艺术融合之路的探索,他将东方的精神,融入到油画作品中去,使外来的油画充满了东方神韵。
-
苏天赐油画艺术论
-
作者:
章文浩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年发展
苏天赐
中国学派
油画艺术
艺术论
创新之路
中国特色
中西文化
-
描述:
中国的油画艺术经过百年发展,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繁荣,是中国几代油画家们努力探索的结果。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中国的油画家们也在积极探寻中西艺术的融合、创新之路,努力构建油画艺术的、具有中国特色与气派的中国学派。林风眠、刘海粟、关良、吴冠中、苏天赐等更是其中杰
-
介绍几件甘肃省出土的元青花瓷
-
作者:
贾建威
来源:
考古与文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甘肃省
实物资料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珍贵文物
东西文化交流
出土
-
描述:
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重要路段,是陆路对外贸易的必经之路,遗留下许多珍贵文物,为我们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不少的实物资料。出土于甘肃省临洮县和武威市的几件青花瓷是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兹介绍如下
-
张充仁纪念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闵行区
重大贡献
美术教育
纪念
水彩画
上海市
现代美术史
艺术大师
中西文化交流
雕塑
-
描述:
张充仁在中西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和评论方面曾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师。为纪念雕塑大师张充仁诞辰105周年,上海市文广局、闵行区政府等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张充仁纪念展》。展品包括
-
风骨与气象——论文楼的艺术创造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
金属材料
艺术探索
中西文化
作品
社会历史变迁
雕塑艺术
中国美术
-
描述:
披戴着半个世纪社会历史变迁的多采风云、浸染着中西文化融通交织的浓郁情韵,“文楼雕塑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于2006年初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它让人们全面地认识到文楼独特的艺术历程与创造。
-
《〈广西文史〉特刊·唐道昌书画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文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工笔人物画
唐
广西文史研究馆
画集
形神兼备
专科学校
特刊
-
描述:
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唐道昌先生,1921年生于桂林,1941年考入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金石书画家马万里和李瘦石、宋吟可、季康等名家。亦曾受教于徐悲鸿、张大千、张安治等大师。专习花乌、走兽和工笔
-
略论孙中山文化思想的特点
-
作者:
左双文
来源:
广州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文化
近代化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历史地位
物质文明
思想体系
孙中山
思想特点
文化思想
-
描述:
孙中山文化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份。在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汇、多元并存的五彩纷呈的背景下,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有什么特点?回答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文化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中西文化的漂亮穿越——潘玉良与她的彩墨艺术
-
作者:
薛扬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漂亮
审美情趣
中西文化
艺术独创性
潘玉良
国际影响
彩墨艺术
-
描述:
潘玉良.我国早期西画运动中一位杰出的女画家。虽然从为人不齿的青楼走出,但她用一生书写传奇.并以其技法精湛的绘画最终蜚声国际。潘玉良所创造的极具东方神韵的绘画审美情趣.极大地丰富了东西绘画的造型语言.获得了法国国家金质奖章.比利时金质和银质奖,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奖等诸多奖励与殊荣,应该说是近现代史上中国女画家中最有国际影响的一位。潘玉良一生的创作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彩墨画.版画、雕塑等.其中最具艺术独创性、最能体现她一生坚持的”合中西于一治”的审美理想的.当属她的彩墨画。
-
厦门建筑的奇葩——从建筑解读福建中西文化交流(下)
-
作者:
曾筱霞
来源:
管理与财富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别墅建筑
福建
领事馆
厦门
解读
鼓浪屿
西方国家
中西文化交流
五口通商
-
描述:
厦门同福州一样作为五口通商城 市,鼓浪屿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 丽的海滨风光,成为洋人和华侨理想 的居住地。1844年11月,英国第二任驻 厦领事到任后,在鹿礁顶建起一座小 巧玲珑的英式乡村别墅,这是鼓浪屿 的第一栋别墅,此后西方的商人、冒 险家纷纷来到这一美丽的世外桃源。 各国领事馆也拔地而起,一时间,十 三个西方国家在鼓浪屿设立了领事馆, 比同时期的上海还多五个。在海外功 成名就的华侨也纷纷在这片土地上安 家落户,建造了各国风情的别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