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写意油画的文化自觉和理性的价值回归
作者: 罗凯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回归   写意精神   时代生活   表现形式   时代精神   中国油画   写意性  
描述: 历史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自中西融合以来,对"写意"的理解不应仅仅限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探讨,应吸收和借鉴西方绘画元素而具时代精神。因此,无论是从文艺的责任和任务来看,还是从文艺本身发展来看,关注艺术与时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艺术的历史实践性和历史逻辑性,使艺术达到"刚健、笃实"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兼容并包的境界,是我们当下艺术创作、艺术思维以及对艺术概念的运用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色彩与气氛:读王敬武的画
作者: 彭锋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似与不似之间   书写性   写实绘画   象征意义   表现主义   王敬武   画面构成   国画家   探索之路  
描述: 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东方韵味的色彩之路。王敬武的探索之路是如此独特,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他的同路人。它既不同于抽象绘画富于色彩象征意义,也不同于表现主义用色彩来表达激情,还不同于喜欢探索
紫薇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中国人民大学   紫薇   花鸟画   画技法   线描人物画   论文发表   艺术学院  
描述: 草虫篇下》《刘阔白描没骨花鸟画谱》《中国历代线描人物画精选》。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其花鸟画作品收藏于海内外。
虚拟雕塑与实体雕塑视觉属性的转换
作者: 巩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   属性   虚拟   艺术表现   数字技术   雕塑家   传统雕塑   实体   视觉转换   雕塑成型  
描述: 表现从真实的空间走向虚拟的存在,实现了从虚拟形态向实体雕塑视觉属性的转变。而传统的雕塑艺术,则是以实体形式传达了人类精神的虚拟形态,三维数
塑造与表现:浅析雕塑艺术中的塑造塑痕
作者: 刘玉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流程   艺术方式   空间特性   物质材料   艺术气质   艺术表现   物质实体   雕塑艺术  
描述: 塑造在所有艺术表现中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主题塑造、情感塑造、形态塑造等诸多方面,而在雕塑艺术表现中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形态塑造。雕塑的形态塑造也是由雕塑本身特殊的艺术方式所决定的,它是通过某种物质
从人到猿:刘若望雕塑艺术的哲学意味
作者: 田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红   哲学意味   进化论   思想轨迹   表现形式   音乐艺术   雕塑家   人类认知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称得上是艺术的至境。当然,艺术与哲学是人类认知世界、表述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智慧表现形式,哲学的高度抽象与理论性和艺术的直观与感性似乎截然不同。但也正因为其不同才使艺术与哲学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有了互为参照与超越
我的随想
作者: 钟志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发展   思维方式   艺术家   情感表现   黑格尔   否定之否定   表现形式   独尊儒术   艺术语言   多重意义  
描述: 自己独特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体会身边的人情冷暖,用自己的方式来物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表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以这种语言方式诞生的作品,我认为,不再只是简单的形式与风格问题,也包括了艺术家本人的生活体验、人生哲理和社会评论。
艺术,“合为时而作”:论情感传达载体的时代性
作者: 石向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事内容   审美关系   审美情感   艺术作品   审美意识   情感表现   中国戏曲艺术   艺术语言   论情感   审美价值  
描述: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1〕 如果说语言是思想传达的媒介,那么艺术便是情感表现的载体。就像中国戏曲艺术中,通过夸张的表情和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在舞台
身体与空间的对话:从安东尼·葛姆雷装置的回归意识谈起
作者: 孙川   蒋继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回归意识   艺术家   创作主题   安东尼   表现形式   公共空间   与空间   作品   公共艺术  
描述: 随着装置艺术的日趋成熟与发展,其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也逐渐丰富。而针对艺术家本人而言,有些雕塑作品由带有私人观念表达的创作属性,一旦涉及公共空间即转变为公共艺术,其创作观念在作品置入特定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领域对国家形象塑造及其思考
作者: 杨简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表现   重要课题   总体评价   中国形象   大美术   新中国   国家形象   思考   中国美术   整体实力  
描述: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评价。国家形象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含义,也是人文科教方面等软实力的综合表现。萨缪尔·亨廷顿所提出的后冷战时代文明的冲突仍在发生作用
< 1 2 3 ... 60 61 62 ... 68 69 7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