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表】搜索到相关结果 694 条
-
浅谈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
-
作者:
郑美娇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陶瓷雕塑
新颖
-
描述:
和探讨了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从三个方面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加强陶瓷雕塑的艺术手法的新颖性,对陶瓷雕塑变现手法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变现了陶瓷雕塑多样的艺术手法。
-
探究传统宗教陶瓷雕塑
-
作者:
徐文守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传统
装饰
表现力
美感
艺术载体
-
描述:
传统宗教与陶瓷艺术关系错综复杂,宗教借助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实现信仰的传播,而宗教文化本身又深刻地影响了陶瓷艺术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和了解宗教文化和陶瓷雕塑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促进作用,才能更深层次的认知陶瓷雕塑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还原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个性和魅力,让陶瓷艺术更好的发展。
-
浅谈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女子情怀
-
作者:
王勇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工笔人物画
创作表现
女子情怀
-
描述: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总是一刻不停地在传承与革新中展现出新的面貌。纵观当代工笔人物画领域,女性形象占据了绝大多数,就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表现的优势而言,它晕染开了女子凝在粉脂之上的神情,记录了一代女子的变化及女性在社会演进中自我确证的过程。
-
现代雕塑创作中艺术表现方向的探索
-
作者:
王伊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用
表现形式
雕塑
-
描述:
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大众审美的传达与共享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从国内外各时期雕塑家在雕塑创作中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梳理、艺术语言表达材料的运用进行剖析
-
浅谈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创作表现
-
作者:
苏献忠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表现
人物陶瓷雕塑
-
描述: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理解,并详细地分析了人物陶瓷雕塑的历史地位,最后分析了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发展及创作表现。
-
寄情自然,托物言志
-
作者:
吴欢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表现风格
中国传统
情感
古代画论
山水画论
托物言志
艺术创作
艺术特征
艺术形式
-
描述:
论显露出托物言志的艺术形式;唐代王维注重发挥绘画与诗歌等同的价值,用诗歌表达情感;宋代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文人画鲜明地体现了托物言志的艺术特征;至元朝汉人画竹,明、清时期的大写意,更显示了中国文人托物言志的表现风格。明末清初
-
五彩缤纷的21世纪美国戏剧
-
作者:
张慧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表演艺术
后911戏剧
黑人女性作家
-
描述:
美国戏剧经历了二十世纪的发展与蜕变,迎来了新世纪的辉煌。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美国戏剧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后911剧坛新秀,大放异彩的黑人女性作家以及戏剧表演艺术的创新,以期让读者对新世纪的美国戏剧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
赋抽象以诗意——朱德群抽象派油画印象
-
作者:
李新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土镇
大学建筑系
南京中央
绘画大师
法兰西学院
伦勃朗
抽象表现主义
中国美院
吴大羽
安徽萧县
-
描述:
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迁往台湾,并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前往巴黎,并从此定居法国,走上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探寻之路。1980年入法国国籍。1997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并且是第一位华裔院士。旅居法国六十
-
浅析青州北齐立像的艺术特征及形式表现
-
作者:
都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州北齐立像
表现形式
艺术特征
雕塑
-
描述:
"青州风格"造像在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北齐"薄衣贴体"式造像,风格独特,是中国佛教造像的精品。站在雕塑创作的角度看,青州北齐立像的头部、脸部、衣饰、形体等都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形式风格。这些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创作者的材料挑选、光影考量、体量把握以及色彩处理等创作环节密切相关。
-
逗留,穿行……
-
作者:
武艺
朱朱
来源:
诗书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蓬皮杜艺术中心
素描基础
第一印象
给你
西方当代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富春山居图
纸本
中央美院
-
描述:
朱朱:记得你曾经说过,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看过一个展览,其中一位国外艺术家丰富多变的创作形态给你留下很深印象,那应该是你第一次去国外旅行和居住。武艺:那是十二年前,二○○二年八月到二○○三年一月,我在巴黎居住了将近五个月时间。期间六七位西方当代艺术家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联展,参展的艺术家大都是一种风格,唯有一位艺术家的展厅里包括了版画、纸本、素描、雕塑、油画和建筑设计,当时的第一印象是"怎么那么乱",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反而那个艺术家展览现场的情景越来越清晰。
<
1
2
3
...
31
32
33
...
68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