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拉里·贝尔:我与光线的约会
作者: 文A   >张慧娟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尔   约会   光线  
描述: "每一个创作都只不过是一个实验、一种体会、一项研究的印记,不多也不少。"——拉里·贝尔拉里·贝尔(Larry Bell)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2016年获得棕榈艺术展(Palm Springs Fine Art Affair)终身成就奖,也是全国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和古根海姆基金会(Guggenheim Foundation)的创作基金的获得者。从豪瑟沃斯画廊(Hauser&Wirth,当代艺术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之一)给出的拉里·贝尔的生平中可以看到贝尔每年都穿梭在大
梭式窑窑车台衬的改进
作者: 张慧   夏侯宏光   来源: 电瓷避雷器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窑具   支烟道   能耗   窑车台衬  
描述: 介绍了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烧制高档瓷等产品的梭式窑窑车台衬的改进情况。指出,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窑具代替窑车的高热容重质台衬,不仅减轻了窑车质量,而且还可减少其蓄热量,降低能耗,有利于梭式窑的焙烧工艺。
高岭:开启一种新方法
作者: 张慧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高岭   黑白灰   新方法   艺术家   训练   展览   出版物   主动性   艺术创作  
描述: 初见高岭,风尘仆仆的穿一件汗衫带无边眼镜,远远看去似乎随时准备奔往下一个会场。他最近也确实很忙,忙着见艺术家,忙着媒体的联络和宣传,忙营展览的出版物.总之为了一件事——“黑白灰——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展览。这个酝酿了五年之久的计划7月21号就要呱呱坠地,高岭眉宇间流露着掩盖不住的喜悦和欣慰。
看不见的仰望[1]: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想象构成   叙事功能  
描述: 本文是论及伍尔夫批评意识系列论文中的第一部分,属“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首篇.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在论及人物的性格刻画中,伍尔夫像俄国理论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阐述想象理论一样,使用的是叙事故事的方式.故此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
关于翻译罗伯特·哈斯的《嫉妒他人的诗》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嫉妒   翻译     罗伯特·哈斯  
描述: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翻译的挑战在于抓住天才创作的思维,尤其当忠实于原文和创造性翻译形成一种张力之时"。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远洋翻译的罗伯特·哈斯诗选《亚当的苹果园》,且于8月上海书展中请到哈斯和夫人(著名女诗人)布兰达·希尔曼演讲及诵诗。记得一年前友远洋在勤力翻译时,恰逢笔者去深圳,在远洋接待的聚会酒桌上,大家为哈斯一首《嫉妒他人的诗》(Envy of Other People’s Poems)之中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正如哈斯对待翻译的慎重态度,中国诗人译者亦不乏同样的追求,本文作一侧记并以此文阐述对该小诗翻译的一些看法。
文学的救赎(上):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莫言   红萝卜   黑孩  
描述: 当今不是一个能论及"救赎"的时代,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麻木里,说"救赎"是会被人笑话的,更没有人相信谁能拯救谁。但是,倘若还有不死的灵魂,还有精神的坚持,难道真的会完全丧失对"救赎"的期许吗?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没有任何获救的可能,倘若"救赎"能从遥远的天边,稍露一点气息,也会使濒临死亡的生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故可以说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
文学的救赎(下):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残缺   莫言   意志力  
描述: 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绝境之人除了祈祷之外,"救赎"就只能靠自己。文学一如音乐,正是孤寂绝望的心灵向往"救赎"的一种手段。
论“珠山八友”及其彩瓷艺术
作者: 陈实   张慧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山八友   陶瓷   艺术  
描述: 1928年,绘瓷名家王琦在景德镇倡导组建陶瓷艺术团体"月圆会",参加者有王琦、邓碧珊、徐仲楠、田鹤仙、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以及何许人和毕伯涛,镇民们称其为"珠山八友"。本文对几人各自的创作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从形神、设色、诗情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珠山八友"的彩瓷艺术特点,由此总结出了"珠山八友"彩瓷的艺术成就,以期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看不见的仰望: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想象构成   叙事功能  
描述: 本文是论及伍尔夫批评意识系列论文中的第一部分,属"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首篇。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在论及人物的性格刻画中,伍尔夫像俄国理论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阐述想象理论一样,使用的是叙事故事的方式。故此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
永恒乃是飘逝:《百年孤独》以冰块包裹激情之叙事[1]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飘逝   永恒   激情   冰块  
描述: 现代社会,膨胀的激情需要“冰块”,需要“冰块”包裹激情的文学叙事。《百年孤独》文本,别具一格。以冰包裹激情之叙事,正是以辩证思维寓言性写作来警示,或高贵或低俗,或前进或倒退,或生或死,一步之遥,失若千斤,永恒乃是飘逝。
< 1 2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