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与“幻术”
作者: 马更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信自己   思想表达   使人   拉斐尔   惊恐万分   圣母升天   正中间   舞台剧   给你   难以言喻  
描述: 人们在探讨、阐述、观看、听觉时总是在不顾一切地相信自己的感觉,尽管知道这会有片面性。而艺术,恰恰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通过画面或者装置、影像、舞台剧、杂技、魔术等等各种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地给你
中青年雕塑家·孙龙本
作者: 唐凌   郅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灵感   艺术造型   环境雕塑   中都   艺术表现手段  
描述: 的认识,不断地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手段,不断探讨、试验艺术造型的各种可能性,这些探索在他的环境雕塑设计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焦兴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天命   错位   幽默   写意画   近百年   美术   新兴版画   文革   雕塑   代表作  
描述: 的艺术家。焦兴涛的艺术创作既强调观念的表达和呈现,同时又重视作品的造型和材料等形式因素。 焦兴涛近十年的作品不断超越自我,也不断超越目前的标准。
画中人,远道而来
作者: 高扬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块   形与色   画中人   我在   视觉冲击   视觉表现   艺术语言   三维形体   立体造型   艺术表达  
描述: 。但是,仅仅是破坏,还无法达到我心中理想的效果。因为绘画和雕塑的界限,限制了我在艺术表达上的自由。我想模糊绘画和雕塑的界限。通过它们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语言。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我创作了《画
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块   形与色   画中人   我在   视觉冲击   视觉表现   艺术语言   三维形体   立体造型   艺术表达  
描述: 的置入,他的作品都力图超越现代主义的形式表达,让作品与当下的文化语境发生关联。并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雕塑的谱系中建立自身的上下文关系。
诗化的意象
作者: 余景学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块   形与色   画中人   我在   视觉冲击   视觉表现   艺术语言   三维形体   立体造型   艺术表达  
描述: ,最大限度表现出我所追求的诗化意象。 雕塑如果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就会显得缺乏深度;但是如果一味朝着观念艺术方向发展,又会失去雕塑本体的厚重。
若有若无——读高扬《画中人》《远道而来》有感
作者: 薛白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新表现主义   艺术生态   视觉经验   广州美院   基弗   画中人   艺术创作   安塞尔   雕塑系  
描述: 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艺术家个体感受的有效传达。艺术家永远也做不到哲学家那般思考系统、清晰、深邃。艺术家能做到的,还是以可视的形态来传达自己那些直觉的、模糊的、在某一点上深入的属于自己的感受。我判断作品成功与否,标准就在这种难于言说清楚的感觉,造型艺术在当下存在的价值,我以为也恰恰在此。高扬是一位与同龄人有很大不同的青年艺术家,他经过了有着优良传统的广州美院雕塑系5年系统的学习,今天仍然在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在
德意志艺术形态:从浪漫主义到吕佩尔茨
作者: 王艺   白苓飞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克   西方绘画   雕塑作品   新表现主义   格列柯   克里姆特   佩尔茨   野兽派绘画   印象主义   艺术审美  
描述: 2015年于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西方绘画的回归:吕佩尔茨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展”,呈现了吕佩尔茨(Markus Lupertz)近十年创作的81件绘画及雕塑作品,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过的规模
张晓凌:中国油画已褪去西方原属的外衣
作者: 张晓凌   屈婷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留学生   表现形态   新中国时期   画种   “西化”   中国油画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西方油画登陆中国已有400年,刚开始影响并不如现在,后来在留学生手中成为本土的主流性画种。经过新中国时期的“苏化”以及“85新潮”的全盘“西化”洗礼,今天的油画受众和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油画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主要的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
阿格尼斯卡·波尔斯卡
作者: 赵逸轩   盛夏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盒   appearance   visibility   disadvantages   艺术理念   光滑表面   子般   影像作品   波尔斯   惠特尼  
描述: 21世纪的屏幕就好比是20世纪中期的画布:各种艺术理念在之上产生、碰撞、角逐。它是呈现画面的框架还是雕塑本身?它包含还是排斥了空间?它的光滑表面到底有什么优缺点?它更适合动态还是静态的场景?博物馆
< 1 2 3 ... 23 24 25 ... 79 80 8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