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在高岭土上静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
作者: 侯吉瑞   康万利   吴文祥   胡靖邦   张祥云   来源: 油田化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羧酸盐   吸附   高岭土   驱油剂  
描述: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上的静吸附量随时间、液固比、含盐量、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规律,观察到了吸附最大值,对全部实验结果作了理论解释。
大型现代舞剧《大地震》创作始末
作者: 高岭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舞蹈学院   大地震   现代舞   国际减灾十年   舞剧   强烈地震   表现形式   中国舞蹈   唐山市  
描述: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的夏天,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极为惨重的自然灾难——中国的唐山市,有24万人在三、四秒的短暂时间里被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夺去了生命,全球为之震惊。12年后的清明节大清晨,在唐山市地震纪念碑前,一位28岁、中
大师自由色彩表达的启示
作者: 洪瑞生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油画艺术   新印象主义   色彩表   艺术创造   内在需要   色彩艺术   野兽主义   后印象主义   艺术表达  
描述: 的艺术表达因此进入了高层次。何谓自由色彩表达?我认为有两个含意:其一,画面色彩及色彩关系从描绘客观对象物理表征的规则中独立出来,即由对造型的从属和对对象
王德顺的无声表演之路
作者: 林登豪   曾章团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导员   表演艺术   戏剧学   主德   观众   大使馆   哑剧   妻子   文艺晚会   雕塑  
描述: 东南电视台别开生面现场直播的“海峡春宵”文艺晚会,使福建的观众第一次目睹被誉为“复活的罗丹雕塑”的哑剧艺术家王德顺那精采的表演,而他也恰恰是第一次来福州。带着好奇和敬佩,我们在东湖宾馆2号楼711房,采访了这位东方时空中的“东方之子”。
攀登之路──说说张少杰和他的绘画雕塑
作者: 戴立然   来源: 大庆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代表队   艺术道路   技艺美   艺术家   大庆市   基本功   绘画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攀登之路──说说张少杰和他的绘画雕塑
司徒立现代具象表现绘画讲习班纪要
作者: 许江   章晓明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模特   十字座   方法论   绘画基础   现象学   静物素描   讲习班   具象表现   空间关系   油画  
描述: 教学时间:四周(1993.4.1—5.9) 教学对象:油画助教研修班、油画本科三年级 教学课题:现代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论 讲座:《当代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论》(详见本期司徒立《当代具象表现
为了真理的追索——访司徒立先生
作者: 宋建明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   空间结构   中国画家   贾克梅蒂   存在主义   真理   绘画美学   色彩表现   教学观   完成态  
描述: 。 (一)艺术“真理”的认定来自对生活经历的体验 “体验”这两个字,在司徒的谈话中常常是被用重音来表示的。这个“体验”,在他看来是以“经历”作为基础的。这显然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是“老三届生”,是在一个美好的观念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向往、崇拜,到失望,甚至绝望,乃至铤而走险;(?)
《全山石油画集》出版
作者: 南飞雁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美术教育   人文景观   现实主义   画集   石油   当代中国油画   高于生活   源于生活   表现力  
描述: 《全山石油画集》最近已由香港德艺艺术公司及我院出版社联合出版。全山石教授是当代中国油画界中颇具影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油画语言简练,色彩丰富,造型严谨,不仅用笔奔放、潇洒,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关于附中设计课的一些想法
作者: 周小英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莱恩   设计课   文艺复兴时期   现代设计   艺术家   写实主义   表现主义   构成性   绘画   学习设计  
描述: (一) 附中在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将设计作为一门基础谭[basic course]来取代平面构成。所谓的基础课,也就是说,不论你将来学绘画或雕塑,还是学工艺,它都是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所教授的是艺术的最基本的内容,它将为你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学工艺的学习设计,不言而喻。学绘画的为什么也要学习设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回顾一下“设计”一词的历史状况。 (二) 设计,英语为design,源于意大利语disegno,在文艺复兴时期曾得到广泛的讨论。不论是艺术家琴尼尼[Cennini)还是稍后的艺术家兼艺术史家瓦萨里[Vasari]都把它作为绘画的基础来看待,因为那时desegno一词基本上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素描[drawing],并且有时还指构图[composition],或者说是它们的统—体。而这正是一个想获得优秀的艺术家称号的人所刻苦钻研的东西。
从《梅杜萨之筏》创作的始末谈美的瞬间性
作者: 李小夫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生船   绘画作品   矛盾冲突   创作意图   浪漫主义   教学程序   作品主题   表现形式   始末   瞬间性  
描述: 作品中,观众被一幅巨大有油画(494公分×716公分)所吸引,这就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先驱泰奥尔多·席里柯创作的《梅杜萨之筏》。画面以宏伟的构图,扣人心弦的情节,表现了人们同痛苦和死亡作斗争的悲壮情景,歌
< 1 2 3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