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第六届深圳美术馆论坛
作者: 颦京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深圳美术馆   批评家   东湖宾馆   著名学者   数字时代   艺术批评  
描述: 2013年11月20日,以“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为主题的第六届深圳I美术馆论坛在深±Jll东湖宾馆召开,国内著名学者、批评家、各艺术媒体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陈默、冯原、高岭、顾丞峰、胡斌、胡震、冀少峰、靳卫红、李杨、刘淳、刘筱、卢缓、鲁明军、皮道坚、王端廷、吴鸿、杨小彦、杨振国、殷双喜、于长江等与会做了主
陶瓷艺术需要批评
作者: 刘火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机构   陶瓷艺术创作   官方机构   瓷板   文艺事业   陶瓷艺术品   唱赞歌   中国文艺   艺术评论   艺术批评  
描述: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陶瓷艺术创作的繁荣,而对此展开的批评过于滞后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没有浓厚的批评氛围。文艺的发展和文艺批评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艺事业才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陶瓷艺术也然,如果只注重陶瓷艺术本身,而忽略陶瓷艺术批评,那么,这样的发展必定是畸型的。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是:对陶瓷艺术品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众口一词,大唱赞歌,任意拔高,却听不到半丁点的批评之声。如此一来,哪有批评的环境和氛围?!第二,没有高素质的批评队伍。当前,景德镇
程 娜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机构   陶瓷艺术创作   官方机构   瓷板   文艺事业   陶瓷艺术品   唱赞歌   中国文艺   艺术评论   艺术批评  
描述: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程 娜(字新华)出生于江西波阳,陶瓷世家青花大王王步第三代传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十二钗之一。景德镇瓷都画院副院长,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美术系,师从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专业陶瓷绘画。自小喜爱绘画,经多位老师指导得以工笔与写意绘画之合成。
融入新中国艺术思想的沃土——刘开渠艺术理论研究
作者: 李万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艺术思想   雕塑作品   新中国   刘开渠   艺术理论研究   艺术批评  
描述: 在以往对刘开渠艺术的研究中,我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精彩的雕塑作品上,而对他留下的理论财富却认识不足。事实上,刘开渠公开发表自己对艺术及艺术批评的看法早在其专攻雕塑之先,而且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地思考和撰著。他不倦地记录了自己各个时期的思想,仅通过其已经发表的
虚与实——读王兴刚的系列雕塑《处方》
作者: 彭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屉   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   中国传统美学   虚与实   隐喻意义   作品   处方   雕塑   艺术批评  
描述: 虚与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概念,在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中有广泛的运用。尽管今天的艺术批评家已经不太使用这对概念,但我想不出有比它们更好的术语来概括王兴刚雕塑的审美特征。当然,中国古代的批评家们不仅用到虚与实的字面意思,而且通过阴与阳、显与隐、情与景、意与象、有与无等等的关联,形成丰富的隐喻意义。我用虚与实这对概念来讨论王兴刚的《处方》,也不仅用它们的字面意思,而且会用到它们的隐喻意义。
艺术批评家需要一个位置
作者: 黄玺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位置   规范   艺术批评  
描述: 艺术评论往往也被称作艺术批评,从批评的角度剖析一个画家的艺术品,也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他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及其影响力。然而今天的艺术批评绝大部分多是一些虚而不实的赞美之词这种文化现象,如此泛滥。艺术批评需要更多的规范、尺度,艺术批评家们也需要他们应有的专业位置,或者说我们需要专业的艺术评论家。
敏锐的思想——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暨“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者: 杨重慧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理论研讨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博士生导师   青年学子   中山大学   美术馆   艺术批评  
描述: 研究中心主任、冯原教授,深圳雕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振华教授,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教授。本次青年艺术批评奖征集稿件总数为75篇,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
现代异在——王小杰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郝青松   孙建平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建平   具象   平面化   美术学院教授   艺术批评家   异在   艺术经历   研讨会纪要   今日美术馆   油画系  
描述: 时间:2014年3月22日地点:今日美术馆郝青松(策展入):感谢大家参加"现代异在——王小杰艺术展",现在我们开始工小杰艺术展的学术研讨会。首先请孙建平老师发言。孙老师曾经担任天津美院油画系的系主任
“隔”世界
作者: 郭健濂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性   绘画风格   卞之琳   艺术批评家   现代艺术   传统文化内涵   百味杂陈   一性   特有方式   当代绘画  
描述: 寻求绘画的主题是画者心灵与周遭世界博弈的过程。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绘画风格手法不断推陈出新,以至黔驴技穷。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曾为我们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真正本质与秘密核心:"现代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规矩的特有方式反对规矩本身。"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一种从未谋面、不可复制的绘画迹象了。因此,对于当代绘画而言,主题的独一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主题性的选择不仅仅是关乎题材内容的问题,更在于画家个人实际生活的体验与思考。
与“生存”对话
作者: 尹代波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化学材料   悲悯情怀   艺术理想   四川美术学院   人类社会   艺术批评家   深层思考   无力感   首要性   长尾  
描述: 在五年的本科学业即将结束之际,尹代波以《LU》、《MA》、《XIANG》命名的组雕在2010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作品展中震撼了观众,他避开了观众眼中习以为常的雕塑元素,另辟蹊径,一种内敛的方式在传统和创新中游离,含蓄地向观者叙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展现了尹代波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的人文悲悯情怀。"生存"对话〈一〉:现代人的悖论这组作品的登场方式新颖而沉重,呈反向的"凹"字型般排列在大厅进门处,三个奄奄一息的动物被分别放在三个木漆盒子上,
< 1 2
Rss订阅